硕士研究生招生系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院系招生目录
院系代码 116 院系名称 公共管理学院
学习方式 全日制 拟招人数 58
信息列表 共:12 条   关键字: 查询
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方向备注专业
类型
120401|行政管理 01|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 曹静晖 范旭 方俊 韩莹莹 胡亦武 李佳源 李良成 李少抒 李胜会 李文彬 刘红波 刘江 彭澎 王福涛 王欧 韦曙林 文宏 吴克昌 吴业国 叶贵仁 叶托 喻锋 张鼎华 张凤凉 张树旺 张振刚 章熙春 郑方辉 郑石明 周海涛 周建青 学术型
02|公共政策
03|风险治理
04|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仅面向单考招生) 本方向招生计划12人,仅接受符合单独考试报考条件考生报考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01|高等教育战略与经济发展 高晓波 刘源 彭说龙 徐浩 张建功 张振刚 郑海涛
02|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03|高等教育政策与评价 焦磊 李海滨 李正 麦均洪 彭新一 王应密 邬智 吴业春 向兴华 谢笑珍 张乐平 赵庆年
04|高校管理与发展战略
120404|社会保障 01|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 黄岩 李敏 李胜会 吴克昌 阳义南 钟玉英
02|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
120405|土地资源管理 01|土地制度与政策 韩书成 李明月 臧俊梅 朱一中
02|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联系信息
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5号楼 联系人 (学硕)陈老师,(专硕MPA)刘老师
联系电话 (学硕)020-87113734,(专硕MPA)020-87110308 传真
Email pamjz@scut.edu.cn 邮政编码 510641
Http
备注
院系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9年4月,其前身是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座落在古朴典雅的5号楼。学院现设有行政管理系和土地资源管理系。2001年开办行政管理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2009年开始招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3年开始招收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师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潜心教书育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逐渐成为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专任教师队伍中正高16人(占37%),副高17人(占39%),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9人(89%)。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1人,中共吉林省省委第三届决策咨询委员1人,广东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2人,全国MPA优秀教师2人,华南理工大学“百人计划”杰出青年教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人,华南理工大学“杰出人才与创新团队引进计划”杰出人才2人,华南理工大学“兴华人才工程启航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4人。“政府决策与社会治理研究团队”获批成为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人文社科)。学院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省市领导干部担任兼职教授及MPA校外导师。

学院现有公共管理、教育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管理、高等教育学、工程教育学、教育测量评价与统计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公共管理硕士(MPA)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6个省级研究基地:政府决策与绩效评价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省首批省级智库)、法治评价与研究中心(与法学院共同组建的省级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省重点培育智库)、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广东省重点培育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16年12月,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成功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有3个校级研究基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廉政理论研究中心、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有5个院级研究中心:地方风险治理研究中心、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区域发展与治理评价研究中心、华南土地问题研究中心、社会组织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有电子政务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公共决策模拟场景实验室2个实验室。

近5年来,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其中郑方辉教授主持的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公众幸福指数导向下的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实现了学校在社科领域最高层次项目方面零的突破。王郅强教授先后主持了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危机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研究”)以及2016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同时学院教师还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省部级项目60多项。学院产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研究咨询报告。郑方辉教授的论文《中国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的政府绩效评价》、《财政绩效的评价:理念、体系与实践》先后被刊登在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此外,教师们被《新华文摘》转载或在《政治学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多篇咨询报告受到国家领导和省领导的重要批示。

学院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学生取得各类可喜的成绩:我院师生主要参与撰写的调研报告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特等奖,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笔批示和广东省委汪洋书记的充分肯定;09级研究生闫嘉骏荣获广东省志愿者金奖;胡冰玉等同学的毕业论文获评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以2013级研究生王海同学为核心创始人的比逗创业团队获评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十大感动人物”,并取得创业大赛广东省冠军、全国冠军的好成绩。

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罗格斯大学、克利夫兰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建立了常态化的双边交流机制。2011年开设公共管理专业国际班,与罗格斯大学、克利夫兰大学开展“2+2”联合培养。到目前已派出44名本科生到上述两校开展联合培养,学习期满符合两校学位授予要求的同学均已获得我校的毕业文凭及两校的学士学位。

学院大力发展MPA教育,着力培育MPA特色,生源质量和培养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前列。我院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的MPA培养基地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2012年MPA教育顺利通过了教指委组织的合格评估,专家们对我校的MPA教育办学水平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华工的MPA教育办得很好,充分体现了985大学的水平。”MPA学生不乏杰出代表:2007级MPA研究生姜桂根的学位论文荣获全国第四届MPA优秀论文奖;2007届毕业生彭彬因出色的志愿者服务工作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广东志愿服务银奖和广东省第十二届青年五四奖章,并被推荐为广东省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2013届毕业生毕军于2013年4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光荣称号。

1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特别是华南地区输送了大批公共管理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1099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顺利毕业,约700名研究生(含160位厅处级领导干部)获得了硕士学位,将近1500名MPA研究生(含单证和双证)获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目前,学院共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394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含单考班)190人,MPA硕士生794人,全日制本科生410人。

近年来,学院以学术公管、和谐公管建设为主线,坚持“学科立院、学术兴院、人才强院”,以创新学术成果、提升人才质量、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为基本任务,不断创新机制,凝练方向,正朝着建设高水平、有影响的学院而努力奋斗。

(数据更新截止到2017年10月10日)

Copyright © 2025 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