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8年9月4日
|
姓 名
|
孙季丰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2年3月
|
籍贯
|
揭阳市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中国共产党党员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
最后学位
|
工学博士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导师类别
|
博、硕导
|
行政职务
|
|
Email
|
1@scut.edu.cn
|
工作单位
|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
邮政编码
|
510640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
单位电话
|
13539750578
|
|
个人简介
男,汉族,1962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1983年和1986年分别获清华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精密仪器与测试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日本九州大学电气工学专业博士学位。1986年起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晋升为教授,2010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3 名,指导硕士研究生32 名。曾任通信与信息教研组主任、图象与视频处理研究所所长,1995年被评为华南理工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 1996年被选拔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 第2批培养对象,2005年被聘为团队首席教授。兼任中南地区电子与信息学科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和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会员、IEEE学会会员、日本电气学会会员、日本计量与控制学会会员和日本机器人学会会员。
孙季丰教授长期从事数字图像与视频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无线通信网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内容包括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基于图像融合的视频编码、自组织通信网等,目前正在开展基于图像融合的多点视频编码、视觉目标跟踪的稀疏表达方法和条件随机场/上下文模型建立、基于802.16e的数字家庭网络协议等研究。孙教授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变型模板模型理论及其应用”和“一种图像/图像序列语义与感知信息的表达与分析模型研究”、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关于智能型立体视觉中的虚拟环境库”、国家教委回国人员基金项目“机器人三维视觉信号快速检测系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机器人三维视觉信号快速检测系统”和“基于相邻视点视觉融合的多视点视频编码新方法研究”、广东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基于双向寻呼的车辆定位技术与应用研究”等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基于IEC61970电网技术公共应用服务平台”和“输变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近10项多项企业合作项目。至今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被EI和ISTP收录23篇。申请并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1项。
孙季丰教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主持完成的工程应用项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检测研究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基于图像处理的工业加工过程自动检测系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孙季丰教授先后主讲了《计算机视觉》、《数字视频处理》和《小波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生课程,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和《电路与电子技术》本科生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孙教授注意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成果来启发和教育学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辅导研究生进行LED图文显示、嵌入式系统和多摄像机立体视频采集系统等科技开发和创作。负责的《电工学》课程获2006年度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称号。
孙季丰教授注重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都积极参加国内外举行的国际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1988年至1995年曾先后被国家公派到日本九州大学和日本九州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合作研究6年,作为客座研究员到华中科技大学图象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一个月。
工作经历
1986年3月至1988年6月 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所助教
1988年7月至1988年10月 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所 讲师
1992年10月至1995年3月 日本九州工业大学情报工学部控制学科 助手
1995年3月至2004年4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副教授
2004年5月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教授
教育经历
1978年10月至1983年7月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科生
1983年9月至1986年3月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精密仪器与测量硕士生
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 日本九州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研修生
1989年4月至1992年9月 日本九州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
研究领域
1. 图像与视频处理
2. 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辅助驾驶
3. 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
我的团队
深度学习与智能人机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