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1年10月23日
|
姓 名
|
刘社欣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4年11月
|
籍贯
|
湖南新邵县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中国共产党党员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法学博士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导师类别
|
博、硕导
|
行政职务
|
|
Email
|
sxliu@scut.edu.cn
|
工作单位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邮政编码
|
510641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南理工大学
|
单位电话
|
020-87110459
|
|
工作经历
1987-1995年在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工作,任政治辅导员
1995-1999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德育教研室工作,讲师
1999-2003年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德育教研室,副教授、德育室主任
2004-2005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处级
2005-2009年任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2009-2014年任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院长、教授
2014-2017.7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三级教授、博导
2017.7-至今 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三级教授、博导
教育经历
1983-1987 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2-1995 就读于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4-2009 就读于中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获奖、荣誉称号
教育部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奖
广东省优秀“两课”教师
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
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最高奖——"南光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广东省第六届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理事
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广州新岭南文化中心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广州市哲学学会副会长
广东省委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成员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路新理念宣讲团成员
广东省委组织部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宣讲团成员
广东省教育系统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科研项目
1、拔尖人才培养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3L"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2、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教育合力形成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3、提升广州红色文化全国影响力传播力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4、广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5、广州新岭南文化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6、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广东省委宣传部项目
7、众智育人——基于易班平台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8、从严治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支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
9、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状况研究,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10、新岭南文化的内涵及发展对策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11、关于充分挖掘岭南文化资源 进一步打造更具岭南特色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广州市委宣传部项目
12、可视化廉洁风险防范,中国移动广州分公司项目
发表论文
1、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逻辑,《哲学研究》 (01), 2015.
2、中美比较视阈下精神文化发展的三个应然性维度辨析,《马克思主义研究》 (04),2015.
3、合力视阈下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功能性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 (07), 2012.
4、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更新与方法创新,《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03), 2017.
5、印度新能源开发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宏观经济研究》,(02), 2015.
6、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国家认同,《学术研究》2015 (02),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
7、论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思想教育研究》,(02), 2019.
8、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模式的构建,《思想教育研究》,(03), 2014.
9、以科研为突破口推动德育工作,《思想教育研究》,(01), 1998.
10、论马克思的实践合理性,《求实》,(03), 2014.
11、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04)
12、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常识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 2013.
13、论“合利益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应然性原则,《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23期
14、如何让农村基层党建“根深叶茂”,《人民论坛》,2019年第28期
15、强起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归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13日
16、如何形成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广东优势,《南方日报》,2016年6月27日
17、合力与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着力视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18、新岭南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探讨,《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19、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3“L”模式新探,《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20、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德育课程设置的得失分析及启示,人大复印中心《思想政治教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21、开放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当代青年研究》,1996年第6期
22、论美国心理咨询的认知一行为疗法,《大众心理学》1996 年第4期,人大复印中心《心理学》1996 年 10 期全文转载
出版专著和教材
1、专著: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2、专著:孔子思想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7月版.
3、第一著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创新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年12月版.
4、第二著者:信息德育论: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5、第二著者:大学生思想道德学术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学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7、第二著者:基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机制建设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版
7、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导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版.
8、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6月版.
教学活动
1、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2016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3L”育人模式的改革与探索,2018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3、本科教学团队“五提升”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模式探索,2019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指导学生情况
先后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博士生,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
访问学者,博士后
总8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