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1年10月21日
|
姓 名
|
王晓丽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4年9月
|
籍贯
|
河南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中国共产党党员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法学博士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导师类别
|
博、硕导
|
行政职务
|
副院长
|
Email
|
paxlwang@scut.eu.cn
|
工作单位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邮政编码
|
510640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天河区381号
|
单位电话
|
87110459
|
|
个人简介
王晓丽,先后于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入华南理工大学任专职教师,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获得硕导资料;2016年晋升为教授,2017年获得博导资格。2017年-2020年起挂职华南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2021年7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讲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硕士研究生《中西方比较德育研究》课程,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课程,获得省级教学奖励2次。主要从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个体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教育部课题、省级课题及其它课题30余项,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在《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学术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数篇。获得“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基层优秀党务工作者”华南理工大学“我最喜爱的导师”等荣誉称号。
工作经历
(1)2021.7-至今,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院长
(2)2017.12-2019.12 华南理工大学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挂职
(3)2016.9—至今,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4)2009.9-2016.8,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5)2005.7-2009.8,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教育经历
(1)2002.9-2005.7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法学博士。
(2)1999.9-2002.7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法学硕士。
(3)1994.9-1998.7 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法学学士。
获奖、荣誉称号
(1)2021年获”广东省基层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2)2021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3)2016年 获“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荣誉称号;
(4 )2017年 获华南理工大学第九届“我最喜爱的导师”荣誉称号;
(5)2014年 获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南光奖师”;
(6)2014年 获得华南理工大学“三育人”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中国伦理学会理事;
(2)广东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
1.大数据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2.人的发展研究
3.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公德治理的运行机制研究(16BKS105);(排名第一)
2. 主持教育部项目:如何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15JDSZK058);(排名第一)
3. 主持省级项目: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粤宣通[2016]29号);(排名第一)
4. 主持省级项目:大数据时代广州社会公德治理的发展及问题研究(2016GZYB45);(排名第一)
5.主持教育厅项目:道德认同对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影响研究(2014YK010);(排名第一)
6.主持校级项目:基于文化自觉的道德共识培育研究(2014XMS12)。(排名第一)
发表论文
1.以”四个自信“培育高校马克思主义认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4).
2.超越相对主义:生成性思维中的道德共识.学术研究,2015(8).
3.现代语境中的道德认同.道德与文明,2015(4).
4.社会价值导向在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中的价值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4(10).
5.现代思维方式的变迁与道德发展.道德与文明,2014(4).
6.网络舆论的道德价值.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7.人学观视阈下德育范式发展探析.理论与现代化,2013(1).
8.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冷漠及其超越.湖北社会科学,2012(5).
9.主体”认知发展与德育范式转换探析.论文.高教探索,2010(4).
10.中国语境中的“敬畏感”.道德与文明,2009(4) .
出版专著和教材
1.生活世界视阈下人的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教学活动
1.2018年 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教工支部微党课优秀作品;(国家级,排名第一)
2.2013年 获广东省首届微课比赛(文史组)三等奖;(省级,排名第一)
3.2012年 获广东省第一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人文社科类)三等奖;(省级,排名第一)
4.2017年 获华南理工大学“两学一做”微党课比赛一等奖。(校级,排名第一)
指导学生情况
2010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2017年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已毕业研究生主要在高校、政府部门工作从事教学、科研究、行政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