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24年7月11日
姓 名 罗志超 性 别
出生年月 籍贯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hgzcluo@scut.edu.cn
工作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9号楼
单位电话
个人主页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Zhichao-Luo-6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罗志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副研究员,IEEE电力电子协会(PELS)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9: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产学研合作主席(Industry Liaison Chair),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后学会会士。累计发表SCI/EI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等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两部,授权国际专利一项。曾担任多个国际会议如ICWPT2022及WPW2021组织委员会成员,担任World Electric Vehicle Journal特刊客座编辑和多个IEEE电力电子领域顶级期刊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电动汽车电力电子技术,新型软磁材料研究,高频无源器件研究等。
本人与香港,新西兰,加拿大及英国多所著名高校知名学者保持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欢迎电气及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联系报考研究生,将来有机会可推荐至国外著名高校进行访学交换或继续深造。欢迎对电力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及软磁材料感兴趣的同学联系,一起共同进步!
工作经历
2023年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教授
2021年-2023年:英国剑桥大学,副研究员
2019年-202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教育经历
2014年-2019年:同济大学,博士
2018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学者
2010年-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学士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IEEE PELS TC9: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Industry Liaison Chair
Trinity College Postdoctoral Society Fellow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电力电子Q1期刊)客座编辑
IET Power Electronics(电力电子权威期刊)副主编
Electronics, World Electric Vehicle Journal 等期刊客座编辑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2022(ICWPT2022)合作出版主席
2023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Electr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CEEPE 2023) Section Chair
研究领域
(1)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2)电动汽车电力电子技术
(3)新型软磁材料研究
(4)高频无源器件研究
(5)电磁场仿真及数值计算
科研项目
(1)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青年博士“启航”项目,主持
(2)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主持
(3)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NSERC No. CRDPJ513206-17,High efficiency ElectricVehicle Drivetrains with Integrated Fast-charging and Dual Storage Media,2019/10-2021/10,165万加元(折合约869万人民币),子课题负责人
(4)英国剑桥大学-巴西CBMM公司校企合作项目,G105565,NANOCRYSTALLINE MAGNETIC CORES IN INDUCTIVE POWER FOR WIRELESS EV CHARGING,2020/04-2023/03,338334英镑(折合约280万人民币),技术骨干
发表论文
代表性论文:
[1] Z. Luo and X. Wei, "Analysis of Square and Circular Planar Spiral Coils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IEEE Trans. Ind. Electron., vol. 65, pp. 331-341, 2018.(IF: 8.162, JCR一区)
[2] Z. Luo, X. Wei, M. G. S. Pearce, and G. A. Covic,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Double-D Pads for Electric Vehicles," 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 vol. 36, pp. 5135-5146, 2021. (IF: 5.967, JCR一区)
[3] Z. Luo, S. Nie, M. Pathmanathan, and P. W. Lehn, "Exciter-Quadrature-Repeaters Transmitter for Wireles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with High Lateral Misalignment Tolerance and Low EMF Emission," IEEE Trans. Transport. Electrific., pp. 1-1, 2021(IF: 6.519, JCR一区)
[4] Z. Luo, S. Nie, M. Pathmanathan, W. Han, and P. W. Lehn, "3-D Analytical Model of Bipolar Coils with Multiple Finite Magnetic Shields for Wireles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s," IEEE Trans. Ind. Electron., pp. 1-1, 2021. (IF: 8.162, JCR一区)
[5] Z.Luo, Y. Zhao, M. Xiong, X. Wei, and H. Dai, "A Self-Tuning LCC/LCC System Based on Switch-Controlled Capacitors for Constant-Power Wireles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IEEE Trans. Ind. Electron. (Early Access) (IF: 8.162, JCR一区)
[6] Z. Luo, X. Li, C. Jiang, and T. Long,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Flake Ribbon for High Frequency Magnetic Cores," 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 pp. 1-5, 2022. (Early Access) (IF: 5.967, JCR一区)
[7] M. Xiong, X. Wei, Y. Huang, Z. Luo*, and H. Dai*, "Research on Novel Flexible High-Saturation Nanocrystalline Cores for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of Electric Vehicles," IEEE Trans. Ind. Electron., vol. 68, pp. 8310-8320, 2021. (IF: 8.162, JCR一区)
[8] M. Xiong, H. Dai, Q. Li, Z. Jiang, Z. Luo*, and X. Wei*, "Design of the LCC-SP Topology with a Current Doubler for 11 kW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s," IEEE Trans. Transport. Electrific., pp. 1-1, 2021. (IF: 6.519, JCR一区)
出版专著和教材
[1] 魏学哲,罗志超,熊萌。《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原理与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03。
[2] 罗志超,魏学哲。《图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23-11。
科研创新
已授权国际发明专利一项
已申请国际发明专利一项
教学活动
2022.09-2022.12 剑桥大学工程学院实验课程3B3:DC-DC Converter负责人
指导学生情况
目前已指导本科毕业生5名,其中两名到海外继续深造,两名留校保研,一名到供电局工作。
我的团队
《电力电子系统分析、控制和工程应用》研究团队的骨干成员,团队带头人为张波教授。
      团队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58名。团队主要从事电力电子系统非线性分析及控制、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新能源高效电能变换、电力电子装备可靠性、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团队先后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课题、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863项目、2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2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1项广东省重大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40多个。
      近年来,团队出版6部英文专著、2部中文专著和1部教材,发表SCI收录论文200多篇、EI检索论文300余篇,授权美国专利5件、中国发明专利200多件、实用新型专利200多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5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余项。
      在教书育人方面,团队获得广东省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指导的研究生、本科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学生科技竞赛奖励30多项。团队组建十几年以来,已培养博士29名、硕士191名,毕业生去向包括高等院校、电网公司以及华为、中兴、TI、英飞凌、万国数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另有10%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创办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