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年6月11日
|
姓 名
|
李晓凤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7年10月
|
籍贯
|
山东莱州市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中国共产党党员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
最后学位
|
工学博士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导师类别
|
博、硕导
|
行政职务
|
|
Email
|
xflibio@scut.edu.cn
|
工作单位
|
华南理工大学
|
邮政编码
|
510640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
|
单位电话
|
02087113848
|
|
个人简介
李晓凤,教授,工学博士,硕士及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食品功能因子转化、生物催化以及食品质量领域等方面的研究,在酶及细胞催化核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酶促农副产品源大分子物质降解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Green chemistry、Bioresource technology 等刊物上发表SCI 、EI 等索引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20余项已获授权;获得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6年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等。
工作经历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博导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所 副所长
教育经历
2013- 2015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访问学者
2001 -2006 华南理工大学 工学博士
1997-2001 齐鲁工业大学 工学学士
获奖、荣誉称号
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2011年“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6年度 “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Bioresource tech,carbohydate polymers, Process Biochem 等国际刊物审稿人;
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食品科技》英文编辑;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学会、广东食品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功能因子及其结构修饰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科技创新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等项目、广东省优博资助项目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粤港澳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等多项。
发表论文
1 Xin X,Li XF*,Xiao X,Tang Y,Zhao G*.Facile and Efficient Acylation of Bioflavonoids Using Whole-Cell Biocatalysts in Organic Solvents.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2017,5(11):10662-10672
2 Zhao G,Lang X,Wang F,Li J,Li XF*. A one-pot method for lipase-catalyzed synthesis of chitosan palmitate in mixed Ionic liquids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7,126:24-29.
3 Wang F,Zhao G*,Lang X,Li J,Li XF*. Lipase-catalyzed synthesis of long-chain cellulose esters using ionic liquid mixtures as reaction media.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7,92(6):1203~1210
4 Xiao-feng Li, Zhi-hong Lu, Guang-lei Zhao, Hui Wu, Yi-gangYu. A facile whole-cell biocatalytic approach to regioselective synthesis ofmonoacylated 1-b-D-arabinofuranosylcytosine: Influence of organic solvents. BioresourceTech, 2012,114:6-11
5 Feng GL, Wu H, Li XF∗, Lai FR,Zhao GL∗∗,Yang MY, Liu HW.A new, efficient and highly-regioselective approach to synthesis of 6-O-propionyl-d-glucose by using whole-cell biocatalysts.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5, 95: 56–61
6 Xiao-Feng Li, zhen Zh, Guang-LeiZhao, Yi-Gang Yu, Fu-Rao Lai, Hui Wu. A novel biocatalytic approach toacetylation of 1-β-D-arabinofuranosylcytosine by Aspergillus
oryzae wholecell in organic solvents. Appl MicrobiolBiotechnol, 2012, 93:143–150
7 Xiao-Feng Li,Wen-yong Lou, Tomas TJ, et al. Efficientregioselectiver acylation of 1-beta-D-arabino-furanosylcytosine catalyzed bylipase in ionic liquid containing systems. Green Chemistry, 2006,8, 538-544
8 Xiao-FengLi, Min-Hua Zong, Wen-yong Lou, et al. Markedly improving Novozym 435-mediatedregioselective acylation of 1-β-D-arabinofuranosylcytosine by using co-solventmixtures as the reaction media.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6,124, 552-560
9 Meiyan Yang, Hui Wu, Yan Lian,XiaofengLi*, Yao Ren, Furao Lai, Guanglei Zhao. Using ionic liquids inwhole-cell biocatalysis for the nucleoside acylation.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2014, 13:143
10 YaoRen, HuiWu, Furao Lai, Meiyan Yang, Xiaofeng Li*, Yuqian Tang. Isolationand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anticoagulant peptide from enzymatic hydrolysatesof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protein.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4, 64: 931–938
科研创新
1 一种基于黑曲霉细胞催化芦丁水解制备异槲皮苷的方法. CN201710392671.0, 2017.05.27
2一种全细胞催化制备曲克芦丁酯的方法. CN201710392731.9, 2017.05.27
3一种基于黑曲霉细胞催化柚皮苷水解制备柚皮素的方法.CN201710391927.6, 2017.05.27
4一种制备高效水解活力施氏假单胞菌的细胞固定化方法. CN201510858567.7, 2015.11.30
5一种基于施氏假单胞菌细胞催化的柚皮苷羟基保护反应方法. CN201510448169.8, 2015.07.28
6一种基于施氏假单胞菌细胞催化的秦皮甲素羟基保护反应方法. CN201510449759.2,2015.07.28
7 催化柚皮苷酯合成反应的细菌细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201510118619.7, 2015.03.18
8催化秦皮甲素酯交换反应的细菌细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201510118639.4, 2015.03.18
9一种米曲霉全细胞催化剂处理造纸白水树脂的方法. ZL201510382996.1, 2017.08.25
教学活动
主讲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必修课《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微生物代谢与调控》等教学工作
指导学生情况
指导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为食品及生物化工等行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我的团队
本人所在的食品安全与控制团队以支撑和推动广东省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以及天然产物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着重针对食品安全包括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检测与控制、新型绿色生物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研究方向包括1、天然产物产品安全性的检测与控制;2、天然产物的功能评价;3、真菌毒素的生物降解;4、益生菌降解亚硝酸盐的研究
5、新型绿色生物催化加工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