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目录
更新日期:2020年5月26日
姓 名 李卫国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9年3月 籍贯 重庆垫江县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教育学硕士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liweiguo@scut.edu.cn
工作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0
通讯地址 华南理工大学西区体育馆
单位电话 02087113678
个人简介
1991年7月于成都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为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研究生,94年7月获教育学硕士学位。94年7月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华南理工大学任教至今,于2003年4月任副教授资格。历年来担任过田径、武术、体操、游泳、足球、篮球课教学,现担任网球和游泳课教学工作。本人研究方向是体育教育训练学、社会体育学,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2006年12月—2017年7月担任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分管体育教学和学校群众体育工作。
工作经历
1994年7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教师。
教育经历
1981年9月—1984年7月  垫江第四中学  初中
1984年9月—1987年7月  垫江中学      高中
1987年9月—1991年7月  成都体育学院  本科  
1991年9月—1994年7月  成都体育学院  研究生
获奖、荣誉称号
1、2004年1月被评为教育部直属高等工业学校优秀青年教师;
2、2006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为主持人;
3、2007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工作积极分子;
4、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积极贡献”纪念证书;
5、2008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为第二完成人;
6、2010年获中国大学生乒乓球运动(20年)贡献奖(个人奖);
7、2010年12月获由刘鹏、黄华华、张广宁联合颁发的“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纪念奖牌”;
8、2011年4月获“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组委会嘉奖个人”荣誉称号。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
中国软式网球协会会员
广东省体质健康管理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
体育学
科研项目
1、“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1624SS11032(学校编号x2tyN2110070),经费10000元;
2、“广州市高校体育社团文化的发展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主持人,项目编号07B24(学校编号B22N5080100),经费3000元;
3、“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实施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15年广东省综合类教改项目,主持人,经费10000元;
4、“竞技体育“训、科、医、管、赛一体化”的研究”,2010年广东省体育局体育软科学课题研究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YT1006(学校编号 x2tyN5110190),经费5000元;
5、“新时期我国老年体育发展战略研究”,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为第二完成人,项目编号1213SS08031(学校编号x2tyN5080420),经费元3000元
6、“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为第四完成人,项目编号10BTY043。
发表论文
1、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体育学刊,2002年第2期.第一作者 ;
2、大学生参与网上体育情况的调查,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第4期.第一作者;
3、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第5期.第一作者;
4、连续强制信号在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第一作者;
5、高水平运动队“训、科、医、管一体化”的发展——以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为例,体育学刊 2010年4月第4期,第一作者;
6、论后奥运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5月第5期,独立作者;
8、试论我国体育发展的基本特点,体育文化导刊,2010年7月第7期,独立作者;
9、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8月第4期,独立作者。
指导学生情况
近年共带4名学术型研究生,3名已毕业,都获得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