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25年1月7日
姓 名 孟庆林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6年11月 籍贯 河北保定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mengqinglin@scut.edu.cn
工作单位 物理与光电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1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18号楼
单位电话
个人主页 http://www2.scut.edu.cn/physics_en/2022/0209/c5890a460303/page.htm
个人简介
孟庆林,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声学所,博士和本科分别毕业于中科院声学所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曾在深圳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人工耳蜗编码策略和仿真模型、语音感知、自主验配助听耳机等方向,承担多项课题,取得系列进展,在知名出版物(JASA, IEEE-TASLP, Hear Res, ICASSP, Interspeech等)发表了文章。宏观研究方向是基于心理与生理声学和声信号处理,解决听力健康相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建立了多学科的合作网络,组织了连续三届人工听觉技术跨界研讨会(iTAP),担任中国声学学会声学教育分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语音对话与听觉专委会委员。致力于培养一流的听力健康技术人才,推动中国听力健康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以下我翻译的科普内容(科学网),了解我的研究方向:
2018-8-25, 为什么助听器还不够完美?
2016-6-13, 人工耳蜗引领听觉研究前沿
2013-10-7, 从“人工耳蜗”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聊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072
工作经历
2016.09-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  物理与光电学院  声学研究所(所长:谢菠荪教授)
                           副教授(2020.9~至今)
                           讲师(2016.9-2020.9)           
2017.11-2018.11: 香港城市大学  生物医学系      听觉研究组(PI: Jan Schnupp 教授)
                           博士后访问学者
2013.09-2016.06: 深圳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智能计算组
                           博士后(导师:李霞 教授 和 郑能恒 副教授)
教育经历
2008.09-2013.07: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工学博士
                                论文题目: 《听觉信号中的幅度调制信息研究》;导师:冯海泓 研究员
2004.08-2008.07: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理学学士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计算机学会 语音对话与听觉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声学学会 声学教育分会 委员
中国声学学会 语音、听觉与音乐声学分会 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 听觉与前庭障碍分会 委员
研究领域
以心理与生理声学、声信号处理为理论基础和工具,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与合作,推进听力健康技术相关的应用和基础研究,目前课题组的细分研究领域包括:
1. 人工耳蜗的信号处理策略和声音感知;
2. 语音感知的基础心理物理规律;
3. 人工耳蜗的声学仿真模型;
4. 数字健康中的助听问题

宏观上,我希望开拓的研究领域为“数字听力健康” Digital Hearing Healthcare",即数字医疗中的听力健康部分。可以参见我和四位国内外专家联合主办的数字听力健康专刊:
https://www.frontiersin.org/research-topics/15421/digital-hearing-healthcare
科研项目
近期纵向课题:
2024-2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双耳因素对双侧人工耳蜗性能影响的研究》
2021-202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主持) 《人工耳蜗的声音编码策略的心理物理评价》
2020-202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人工耳蜗时域精细结构增强算法的研究与优化》
2018-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双侧人工耳蜗信号处理策略的算法改进和心理声学实验研究》
2018-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合作单位主持)《基于电刺激信号信噪比估计与电听觉机理的电子耳蜗降噪算法》

近期横向课题:
与腾讯、华为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发,针对结合耳机、互联网等元素的助听测听功能开发项目若干。

主持联合实验室:
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华南理工大学 数字听力健康联合实验室。
发表论文
近五年十篇代表作:
1. Zhou, H., Zhou, H., Guo, Z., & Meng, Q.* (2024). Automated pure-tone audiometry using true wireless stereo earbuds with active noise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1-9.
2. Meng, Q.*, Zhou, H., Lu, T., & Zeng, F. G.* (2023). Pulsatile Gaussian-enveloped tones (GET) for cochlear-implant simulation. Applied Acoustics, 208, 109386.
Kong, F., Zhou, H., Mo, Y., Shi, M., Meng, Q.*, & Zheng, N.* (2023). Comparable encoding, comparable perceptual pattern: Acoustic and electric hea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31, 2326-2337.
3. Zhou, H., Kan, A., Yu, G., Guo, Z., Zheng, N.*, & Meng, Q.* (2022). Pitch perception with the temporal limits encoder for cochlear impla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30, 2528-2539.
4. Kan Alan and Qinglin Meng*. The Temporal Limits Encoder as a Sound Coding Strategy for 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s.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Audio,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2021), 29, 265-273. (SCI-Q2)
5. Guo, Z., Yu, G., Zhou, H., Wang, X., Lu, Y., & Meng, Q.* (2021). Utilizing True Wireless Stereo Earbuds in Automated Pure-Tone Audiometry. Trends in Hearing, 25, 23312165211057367. (SCI-Q1)
6. Zhou Huali, Ningyuan Wang, Nengheng Zheng, Guangzheng Yu*, and Qinglin Meng*, “A New Approach for Noise Suppression in Cochlear Implants: A Single-channel Noise Reduction Algorithm”,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2020). doi: 10.3389/fnins.2020.00301 (SCI-Q2)
7. Meng Qinglin*, Xianren Wang, Nengheng Zheng, Jan W. H. Schnupp, and Alan Kan*, “Binaural Hearing Measured with The Temporal Limits Encoder Using A Vocoder Simulation of Cochlear Implants”, Acous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1.1(2020): 209-213. (EI. Invited.)
8. Meng Qinglin*, Xianren Wang, Yuexin Cai, Fanhui Kong, Alexa Nadezhda Buck, Guangzheng Yu*, Nengheng Zheng*, and Jan W. H. Schnupp*. “Time-compression thresholds for Mandarin sentences in normal-hearing and cochlear implant listeners.” Hearing Research.374.3 (2019): 58-68. (SCI-Q1)
9. Meng Qinglin, Nengheng Zheng*, and Xia Li. "Loudness contour can influence mandarin tone recognition: vocoder simulation and cochlear impla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25.6 (2017): 641-649. (SCI-Q1)
10. Meng Qinglin, Nengheng Zheng*, and Xia Li. "Mandarin speech-in-noise and tone recognition using vocoder simulations of the temporal limits encoder for cochlear implants."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39.1 (2016): 301-310. (SCI-Q3)
出版专著和教材
1. Qinglin Meng, Jing Chen, Changxin Zhang, Dennis L Barbour, Fan-Gang Zeng. Digital Hearing Healthcare. Frontiers. Edit. 2022.
2. Wei Qiu, Yu Cao, Lan Tian, Wenhe Tu, and Qinglin Meng.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The Sense of Hearing 3rd edition”. Author: Chritopher J. Plack. 2018 Routledg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23. 《听觉感知》
3. Qinglin Meng and Changxin Zhang. Chapter 5. “Psychoacoustics and Audio Music Perception”. In the Book of "Harmony of Audio Music and Computers: Audio Music Technology 2" 《音频音乐与计算机的交融——音频音乐技术2》edited by Wei Li and Xin Wang.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22. pp. 59-73.
4.孟庆林、张畅芯. 第五章 心理声学与音频音乐感知. 李伟、王鑫 主编 《音频音乐与计算机的交融》.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2年1月.
5. 平利川、沈翌、孟庆林、王宁远、王帅. 译著《人工听觉-新视野》. 科学出版社. 2016年.
科研创新
1. 孟庆林,郑能恒,李霞. 增强时域表达的人工耳蜗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 2018年6月授权. CN105662706A.
以上专利的国际PCT申请号:PCT/CN2016/092067, 公布号:WO2017117984
2. 孟庆林,郑能恒,李霞. 一种电听觉假体信号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2017年6月授权. CN104856784B.
3. 孟庆林,郑能恒,李霞,汪天. 一种提高人工耳蜗音高感知能力的方法及系统. 2017年1月授权. CN104307100B
教学活动
《声信号处理》、《心理与生理声学》、《听力声学》、《大学物理I》、《电子工艺》
指导学生情况
何彦庆 (声学,2021-至今,已经申请转为本人的博士研究生)  研究助听器的信号处理和声学。
周恒志 (声学,2022-至今) 研究自动纯音测听和ASR在人工耳蜗研究中的应用
李红鑫 (声学,2023-至今) 研究人工耳蜗心理物理
陈骏乐 (电子信息,2025年入学)
王冉  (电子信息,2025年入学)

协助余光正教授指导以下硕士研究生:
周华莉(2018级 声学),研究人工耳蜗编码策略的心理声学评估,2021年去深圳大学深造。
郭振宇(2018级 声学),研究基于耳机的测听和助听功能,2020年去建筑学院深造。
陈嘉晨(2019级 声学),研究助听算法和双耳听觉问题,2022年去华为工作。
刘文峰(2020级 声学),采用脑电(EEG)研究空间听觉和语音可懂度相关问题,2023年去芯片公司工作。

协助吴佩娜教授指导以下硕士研究生
庞丽敏(2023级 医学),研究人工耳蜗的双侧时域信息心理物理问题
莫烨菲(2019级 医学),研究人工耳蜗中的编码和调机问题,尤其是幅度动态范围和双侧人工耳蜗问题。
黄韵烨(2018级 医学),在课题组访问交流一年。

作为严济慈英才班学术导师,指导以下本科生
廖佳铭(2021级 应物),研究方言语料库和移动测听仓
陈骏乐(2020级 应物),研究AR字幕眼镜对听障者的辅助作用
周恒志(2019级 应物),研究主动降噪(ANC)耳机与测听功能的结合。
马天宸、李红鑫(2020级 应物),研究外耳和中耳声学。
魏张红(2021级 应物),研究听觉脑干植入。
刘征锦(2021级 应物),研究临床听力学中的声学问题。

曾与建筑学院褚轶景副教授联合指导本科生研究项目
黄毓沛(2020级 应物)
黄奕彤、张心、谢芷媛、马琼瑶(2019级 光电)
周恒志(2019级 应物)

2017年至今,指导本科毕业设计39人
我的团队
本人所在大团队是华工声学研究所(所长:谢菠荪教授),声学所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声学、心理声学、声频信号处理、音乐声学等. 声学研究所招收电声与听觉、声信号处理、心理声学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本人围绕听力健康问题组建了一个跨学科的小团队,10人左右(包括跨院、跨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老师等),重点解决人工耳蜗、助听器、临床听力学中的声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希望在为中国听力学的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听力问题影响了很多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则有很大概率会收到听力损失的影响,听力研究是非常跨学科、非常接地气、也充满基础科学问题的方向,不管你的学科背景是什么,如果你希望加入我们在广州的团队,欢迎与我取得联系。

另外,我们在深圳市跟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共建数字听力健康实验室,打造多学科交叉平台,欢迎对听力健康研究感兴趣的听力学学生、各学科硕博士生联系临床或科研岗位。

邮箱::mengqinglin@scut.edu.cn
听力声学研究学习公众号:n3hear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