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3年1月17日
|
姓 名
|
钟书能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5年6月
|
籍贯
|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中国共产党党员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文学博士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导师类别
|
博导
|
行政职务
|
院长
|
Email
|
zhongshuneng@126.com
|
工作单位
|
外国语学院
|
邮政编码
|
510640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五山路381号
|
单位电话
|
020-22236188
|
|
个人简介
钟书能,男,汉族,中共党员,福建武平县人。
学术职称:
博士、英语二级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职务:
(1)华南理工大学外国学院院长(2013-2022)
(2)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水平建设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主任;
(3)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4)广东省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奖励奖项:
(1)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特等奖1项;
(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3)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4)国家级精品课程《翻译技巧》主持人。
(4)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汉英翻译》主持人。
(5)华南理工大学南光卓越教学优秀奖获得者。
学术兼职:
(1)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2)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3)中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4)广东省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5)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
(5)《中国外语》(CSSCI期刊)编委;《当代外语研究》(CSSCI扩展版)编委;《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
(6)长江学者、珠江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等通讯评审专家。
科研项目:
1. 201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JZD039):英语创意写作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经费:80万):首席专家。
2. 主持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YY066): 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经费:20万)(获得优秀结项,证书号:20170848)
3. 主持2017年度教育人文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17YJA740074):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翻译技巧研究(经费:10万)
4. 主持2017年度教育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文化因素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研究(经费:7.5万)
5. 主持201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后期资助项目(HQ03): 英汉对比的认知研究(经费:8万)
6. 主持2017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后期资助项目(HQZZ06):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翻译技巧研究(经费:4万)
7. 主持 2013年广东省高校重点文科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横向招标课题:基于汉英认知对比的翻译研究(经费:1.5万)
8. 主持 2013年度广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GD13CWW03):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经费:5万;免予鉴定)
9. 主持2014年度广州社科规划一般项目(14Y07):汉英对比的认知研究(经费:5万;优秀结项)
10. 主持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立项项目(yjzk2013012):英汉对比研究(经费:2万)
学术论著:
1. 英语主从复合句简略构式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一期)(第一作者):178-189
2. Indian Ocean isl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sland Studies Journal (SSCI,2020年第三期)(第一作者):1-12.
3. 汉语篇章英译“时空同态”建构机制研究《中国翻译》(2021第3期)(第一作者): 157-164.
4. 汉语列锦诗句的认知建构机制研究《外国语》(2020年第2期:2020年3月)(第一作者):72-80.
5. 论中华典籍翻译中的文化自洽对应策略《上海翻译》(2020年第4期:2020年8月)(第一作者):86-91.
6. 汉英翻译范畴越位认知研究《外国语言与文化》(2020年第1期:2020年3月)(第一作者):123-132.
7. “把个晴雯姐姐也没了”也是个把字句吗?《当代外语研究》(2020年第3期:2020年6月)(第一作者):83-92.
8. 中华文化典籍中话题压制翻译技巧研究《中国翻译》(2019年第第2期)(第一作者): 157-164.
9. 中华文化典籍翻译中话题链的解构与重构机制研究《外语研究》(2018年第1期)(第一作者): 75-80+93.
10. 论中华文化自信中的汉语语言力量《中国外语》(2018年第1期):4-11. (独立作者)
11. 中华文化典籍翻译中的篇章连贯机制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第一作者):75-80.
12. 谨防中华文化典籍英译中的百科知识纰缪《上海翻译》(2017年第5期:2017年10月)(独立作者):61-67.
13. 虚拟位移的语法构式特征研究《当代外语研究》(2017年第1期:2017年1月)(第一作者):51-56.
14. 从创新表达看语法构式功能《语言科学》(2017年第4期:2017年8月)(第一作者): 642-649.
15. 汉语双宾构式的构式语法视角研究《外语研究》(2017年第3期:2017年6月)(第一作者):1-6.
16. 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移位构式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1期:2017年2月)(第一作者):10-21.
17.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2017年第3期:2017年5月)(第一作者):49-56.
18. 真实位移与虚拟位移建构机制的认知对比研究《中国外语》(2017年第2期:2017年4月)(第一作者):30-41
19. 小说语言伏应认知机制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2017年2月)(第一作者):30-41
20. 汉语虚拟位移建构的认知机制研究《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2017年1月)(第一作者):10-21
21. “介意”类心理极量词的语义韵探究《外语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2016年10月)(第一作者):1-6
22.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1期:2016年6月)(独立作者):85-91+58
23. 汉语动补结构类型学的认知研究《外国语》(2016年第3期:2016年5月)(第一作者):20-30
24. 论语篇翻译中话题与主语的通达机制《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第12期:2015年1265月)(第一作者):65-68+73
25. 英语定量形容词真的不能名词化吗?《外语教学》(2016年第4期:2016年7月)(第一作者):16-19
26. 虚拟位移构式的主观化研究《中国外语》(2015年第6期:2015年11月)(第一作者):27-34
27. 英汉虚拟位移主体认知对比研究《外语学刊》(2016年第2期:2016年3月)(第一作者):32-36
28.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构式认知研究以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2016年9月)(第一作者):101-109
29. 谨防中华文化典籍英译中的“假朋友”《中国外语》(2016年第3期:2016年7月)(第一作者):103-109
30. 汉语羡余否定构式中的“没”真的是个羡余标记吗?《外国语》(2015年第3期:2015年5月)(第一作者):24-32
31. 虚拟位移语言现象研究:回顾与展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2014年5月)(第一作者):31-39
32. When分句构式的认知研究《外语研究》(第一作者)(2014年第5期):30-37+43
33. 网络视频广告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构建《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第4期:2014年8月)(第一作者):35-39
34. 主题链对汉英翻译的统摄作用《嘉应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2014年7月)(第一作者):72-79
35. ICM理论对李煜词作的解读《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5期:2014年5月)(第一作者):12-15
36. 外语学术研究的社会使命——“外语学术研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及社会需求高层论坛”综述《外国语》(2014年第3期:2014年5月)(第一作者):92-93
37. 以汉译英转换主语翻译技巧为角度浅析认知突显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2014年7月)(第二作者):82-86
38. ICM理论对奥巴马总统2012年胜选演说词的认知分析《嘉应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2013年6月)(第一作者):73-76
39. 试论政治动机对翻译伦理的钳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013年8月)(第二作者):38-41
40. 论话题与主语的认知通达机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2013年4月)(第一作者):103-108
41. 构式的催化效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2012年8月):21-27
42. 从意象图式视角解析《登鹳雀楼》及其翻译《嘉应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2012年9月)(第二作者):77-82
43.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视角《韶关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2012年11月)(第一作者):114-118
44. 汉英认知域的标记形式研究《外国语》(2012年第5期:2012年9月)(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35-45
45. 语言中虚拟移位的认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2012年10月):122-127
46. 英汉虚拟移位的翻译技巧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2012年7月):45-50
47. 现代汉语动补构式的标记性研究《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第1期:2012年1月):25-31
48. 汉英层级形容词标记性认知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第二作者,2011年第8期:2011年8月):31-40
49. 翁显良译诗及其比照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2010年10月)(第二作者):1-7
50. 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2008年8月)(第二作者):158-161
51. 生命度——构建语言意义的核心因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2008年4月):24-31
52. 翻译方法新视野——翻译是互文意境中的篇章连贯重构《中国翻译》(2004年第2期,2004年3月)(第一作者):14-18
53. 《红楼梦》诗词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4期,2004年4月)(第一作者):45-48
54. 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写长法”教学《外语界》(2004年第3期,2004年6月):46-50+64
55. 翻译中的语义溯源《中国翻译》(2003年第2期,2003年3月):73-75
56. 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外语教学》(2003年第1期,2003年1月):66-69
57. 评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中的失误《福建外语》(2000年第2期,2000年6月)(第二作者):37-47
58. 信息结构——英汉被动句主位强调说质疑《外国语》(1997年第5期:1997年10月):45-51
59. 望文生义和粗心大意乃翻译之大忌—评几部英语专业教科书的参考译文《福建外语》(1994年第1-2期,1994年6月):140-146
60. 篇章分析——英语读写教学之金钥匙《外语与外语教学》(1992年第6期:1992年12月):8-12
61. 论翻译中的模糊性《福建外语》(1991年第1-2期,1991年6月):67-70
62. 评历届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试题中若干选择题的考试效度问题《福建外语》(1990年第1-2期,1990年6月):125-127
63. 翻译中的“言其大”和“言其小”《上海科技翻译》(1989年第4期,1989年12月):26-27
64. 《当代学生英语用法指南》(主编)(2007年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65. 《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拓展训练》(主编)(2005年9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66. 《新时代交互英语-综合英语教程》(副主编,全国十一•五统编教材, 2006年9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67. 《英语阅读前线》(主编)(2003年9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68. 《英语常见问题解答大词典》(参编)(2002年10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69. 《英汉翻译技巧》(第二版)(主编)(十二•五翻译类规划教材, 2017年5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
70. 《汉英翻译技巧》(主编)(十二•五翻译类规划教材, 2012年10月, 对经济外贸大学出版社)
71. 《汉英翻译技巧》(第二版)(主编)(2021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2. 《国际商务英语模拟实训》(第二版)(主编)(2015年10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73. 《英汉虚拟位移翻译技巧研究》(主编)(2018年11月,科学出版社)
74. 《大学体验英语》(主编)(2018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75. 《汉英对比认知研究》(主编)(2020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76. 《新编大学英语思政教程》(总主编)(2020年8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研究方向:翻译研究;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
博士后招生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博士招生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与翻译研究。
硕士招生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与翻译研究;英语笔译翻译硕士;英语口译翻译硕士。
访问学者招生方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
联系方式:zhongshuneng@126.com
1338002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