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21年8月20日
姓 名 李牧南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4年11月 籍贯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limn@scut.edu.cn
工作单位 工商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1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单位电话 020-87114780
个人主页 http://www.cnsba.com/Teacher_Resume.asp?id=518
个人简介
主要研究兴趣 (Research Interest)
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管理决策(Big data, Machine Learning & Decision Theory);
文本挖掘、知识图谱、技术预测与技术创新(Text Mining, Knowledge Mapping, Technology Forecasting & Innovation);
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 (Scientometrics,  Evaluation Methodolog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实践(Product Innovation);
复杂系统理论(Complex-System Theory);
欢迎对科研有兴趣,至少熟悉统计学或者运筹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有计量经济学和应用数学背景,或者管理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同学报考研究生。

讲授课程 (Teaching Service)
高级运筹学(Advanced Operation Research)(广东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负责人)。
信息系统前沿问题与方法(Research Fronts on Information Systems),博士生课程。
多元统计分析(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博士生课程。
创新管理(Innovation Management) 和创业管理(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MBA课程)。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实践(Product innovation)(校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
机器学习概论(Introduction to Machine Learning)(本硕通选课)
工作经历
科研工作经历 (Career)
2017.09-present: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教授(Professor).
​2013.09-2017.08: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2008.12-2013.08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副研究员(Associate Researcher).
2006.6-2008.9 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管理科学与工程(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博士后 (Postdoctor)
教育经历
学历/学位(Degree):Ph.D. (2006)
毕业学校(University) :华南理工大学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专业(Major):计算机应用技术 (Computer Science)
博士后 (PostDoctor):管理科学与工程(Management Science)(2006-2008) (Full-time), 华南理工大学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
获奖、荣誉称号
第一届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发展论坛 优秀论文,2018.
第十二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 优秀论文,2016.
第十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研讨会 优秀论文,2015.
国际TRIZ协会 MA-TRIZ 三级 (TRIZ 三级认证),2014.
华南理工大学 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
研究领域
(1)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管理决策(Big data, Machine Learning & Decision Theory);
(2)文本挖掘、知识图谱、技术预测与技术创新(Text Mining, Knowledge Mapping, Technology Forecasting & Innovation);
(3)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 (Scientometrics,  Evaluation Methodolog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4)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实践(Product Innovation);
(5)复杂系统理论(Complex-System Theory);

欢迎对科研有兴趣,至少熟悉统计学或者运筹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有计量经济学和应用数学背景,或者管理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同学报考研究生。
科研项目
近5年的科研项目(主持):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与机器学习的新兴技术风险挖掘研究(72074081),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集成文本挖掘的新兴技术演化路径与创新机会识别研究(71673088),主持。
(3)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智慧城市和工业互联网前沿领域的技术预测研究(2019B101002),主持
(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关键共性技术识别及其演化趋势研究:多源数据融合与知识图谱视角(2020A151501438),主持
(5)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关键技术预见:文本挖掘与知识图谱视角(2018A070712003),主持

此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各1项,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
发表论文
目前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SCI,SCI,EI和CSSCI收录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SCI/SCI收录期刊论文15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均为第一作者或独著)。

1. 国际/英文期刊代表性论文 (第一作者或者独著)

(1)Capturing the Risk Signals for a Specific Emerging Technology: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Text Mining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21年10月, SCI &SSCI收录,IF=6.146, JCR 一区。(独立作者&通讯作者)。
(2)An exploratory perspective to measure the emergence degree for a specific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of swarm intelligence [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21年5月,SSCI/SCI 收录,IF=8.593, JCR 一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3)Visualizing the studies on smart citie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a two-dimensional perspective[J]. Scientometrics, 2019年8月, SCI&SSCI收录, IF=3.238, JCR 二区,引用次数:8(独立作者&通讯作者)。
(4)Can nanogenerators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greening data centres?[J]. Nano Energy, 2019年6月,SCI收录,IF=17.881, JCR 一区,引用次数:6。(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5)Visualizing the Knowledge Profile on Self-Powered Technology. Nano Energy, 2018年7月,SCI收录,IF=17.881, JCR 一区,引用次数:9。(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6)Classifying and ranking topic terms based on a novel approach: role differentiation of author keywords. Scientometrics, 2018年7月, SCI&SSCI收录, IF=3.238, JCR 二区,引用次数:8。(独立作者&通讯作者)
(7)Insights in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ruptive technology/innovation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A bibliometric perspectiv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IF=8.593, JCR 一区, 引用次数:34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8)Facilitating the discovery of relevant studies on risk analysis for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based on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Scientometrics, 2018年1月, SCI&SSCI收录, IF=3.238, JCR 二区,引用次数:7。(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9)Explore the research front of a specific research theme based on a novel technique of enhanced co-word analysi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17年12月, SCI&SSCI收录,IF=3.282, JCR 二区,引用次数:10。(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10)An exploration to visualise the emerging trends of technology foresight based on an improved technique of co-word analysi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data of WOS.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17年6月, SCI/SSCI收录, IF=2.874, JCR 三区, 引用次数:8。(独立作者&通讯作者)。
(11)Evolutionary trend analysis of nanogenerator research based on a novel perspective of phased bibliographic coupling[J]. Nano Energy, 2017年4月,SCI收录,IF=17.881, JCR 一区,引用次数:57,ESI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2.国内/中文期刊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或者独著)
(1)李牧南,褚雁群,王流云. 专利质量的不同维度指标与托宾Q值的关系测度[J]. 科学学研究, 2019年7月, CSSCI收录,引用次数: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认定的国内重要期刊。(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2)李牧南,王流云. 三维打印技术的潜在风险识别:跨学科主题词挖掘视角[J]. 科研管理,2019年1月, CSSCI收录,引用次数: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认定的国内重要期刊。(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3)技术预见研究热点的演进分析:内容挖掘视角. 科研管理,2018,39(3):142-153. (CSSCI, 管理类重要刊物 ) (独著).
(4)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_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 自动化学报,2017,43(9):1509-1519. (EI,一级学报 )  (独著).
(5)“研发—转化”解耦视角的创新效率评价模型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38(9): 50-67.  (CSSCI, 管理类重要刊物 ) (第一作者).
(6)专利与理想度提升法则视角的石墨烯技术创新演化阶段识别. 科研管理,2017,38(2):10-17.  (CSSCI, 管理类重要刊物 )   (第一作者).
出版专著和教材
《运筹学实验教程-典型的建模、计算方法和软件使用》, 2008.6。
教学活动
高级运筹学(Advanced Operation Research)(广东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负责人)。
信息系统前沿问题与方法(Research Fronts on Information Systems),博士生课程。
多元统计分析(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博士生课程。
创新管理(Innovation Management) 和创业管理(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MBA课程)。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实践(Product innovation)(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负责人)。
机器学习概论(Introduction to Machine Learning)(本硕通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