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年3月23日
|
姓 名
|
樊栓狮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5年6月
|
籍贯
|
陕西蒲城县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群众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工学博士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导师类别
|
博、硕导
|
行政职务
|
|
Email
|
ssfan@scut.edu.cn
|
工作单位
|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华南理工大学
|
邮政编码
|
510640
|
通讯地址
|
五山路
|
单位电话
|
13922797160
|
|
个人简介
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团队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第二名);历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中心首席科学家,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理事,广东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制冷学会高级会员,《天然气水合物系列丛书》执行副主编,《天然气化工》常务理事,《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化工学报》、《天然气化工》和《天然气工业》编委。
工作经历
1988年7月-1990年9月,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助工;
1993年3月-1996年9月,大连理工大学,讲师;
1996年10月-1998年10月,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后;
1998年-2006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创制主任/首席科学家。
2002.10-2002.12 JSPS访问学者,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2005. 9-2005.11 访问教授,美国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2006年 ,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2011年 澳大利亚Curtin大学合作研究
教育经历
1988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3、199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分别获工学硕士及工学博士学位
获奖、荣誉称号
1、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第二名)
2、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第二名)
3、气体水合物形成/分解过程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 教育部, 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2010
4、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理论及抑制技术应用,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08
5、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模拟及应用研究,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6
6、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若干基础研究, 广东省政府, 广东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2006
7、 200kW猪粪发酵沼气燃料电池示范研究,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05
8、天然气水合物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4
9、天然气水合物和水溶液理论, 广东省政府, 广东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4
10、低渗石油储层注CO2驱油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04
11、面向油气管道中水合物的复合抑制剂研发与应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14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天然气水合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储能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普会员。
“未来科学奖”评委、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西南石油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俄罗斯SKOLTECH访问教授
兼任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理事,广东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制冷学会高级会员,《天然气水合物系列丛书》执行副主编,《天然气化工》常务理事,《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化工学报》、《储能科学与技术》、《天然气化工》和《天然气工业》编委。
研究领域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基本原理与应用技术(国家基金重点项目、中海油重大)
储能/储氢材料与技术(科技部863)
节能、化工过程强化与装备现代化(食品、化妆品、轻工等企业)
LNG与天然气储运技术(深圳燃气、新奥燃气、广州燃气、佛山燃气)
天然气水合物国际合作与交流(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
石化与油田化学品(中国石油、中海油、中石化)
科研项目
1、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储运分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快速可逆天然气水合物储存水凝胶体系构建及其过程强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应用技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
4、新型水凝胶聚合物支撑的笼型甲烷水合物储运技术,中澳天然气技术伙伴关系基金
5、南海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动力学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课题
6、气体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纳/微尺度强化效应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
7、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与输运过程实验模拟理论分析专题研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委托项目
8、天然气水合物二氧化碳封存,广东省海洋项目
发表论文
现已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20篇、EI收录11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0项.
出版专著和教材
2004年编著出版《储能材料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畅销书)
2005年编著出版《天然气水合物储存与运输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畅销书)
2020年编著出版《天然气利用新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第二版)
2019年参编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海洋油气工程新技术》
科研创新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0项、国际专利2件
教学活动
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先后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讲授《天然气水合原理与技术》、《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与能量综合》
本科生《工程热力学》》、《化工分离技术》等课程。
指导学生情况
博士生60%在高等学校;40%大型国企。
硕士生在BASF,P&G, 大金空调,约克空调,华为、寰球、万华等企业。
我的团队
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