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9年9月12日
|
姓 名
|
尹华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60年6月
|
籍贯
|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群众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工学博士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导师类别
|
博、硕导
|
行政职务
|
|
Email
|
huayin@scut.edu.cn
|
工作单位
|
环境与能源学院
|
邮政编码
|
510006
|
通讯地址
|
广州大学城 华南理工大学 B4楼
|
单位电话
|
020-39380569
|
|
个人简介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专家(2018),长期从事水/土污染控制与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承担了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两项NFS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多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一项及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一项,授权发明专利三项。在重金属毒理与生物吸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治理与生物修复;污染控制与生物修复微生物菌剂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果。其中完成的一项NFS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被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推荐为优秀成果。
针对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POPs-重金属复合污染,开展了相关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及其修复机理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POPs-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作用机理,提出优化的生物修复技术参数具有指导性意义,为今后对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PBDEs、PAHs-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修复实践提供了科学数据及技术支持。
针对水体重金属-POPs复合污染,重点开展了重金属- PAHs、重金属-PBDEs复合污染微生物修复的研究工作。从污染环境中筛选得到一批对PAHs、PBDEs和重金属(镉、铜、铅、锌)有高效降解/吸附作用的菌株,对降解/吸附菌及目标污染物之间的复合效应、微界面过程及微生物降解/转化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该项研究对于正确评价水体复合污染条件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为PAHs、PBDEs、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微生物强化修复与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对加快建立水体复合污染修复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Bioresource Technology”、“Chemosphere”、“化工学报”、“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获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
工作经历
2012/9 - 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
1996/9 - 2012/8,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教授
1982/1 - 1996/8,湘潭大学,化工系,助教、讲师、副教授
教育经历
1993/9 - 1996/7,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博士
1985/9 - 1988/7,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硕士
1978/3 - 1982/1,湘潭大学,化工环境保护,学士
1993/9 - 1994/2、1994/9 – 1995/2,日本鹿儿岛大学,化工系,学习
2005/8 - 2006/2,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环境科学系,访问研究
获奖、荣誉称号
1. 党志,吴平霄,尹华,郑刘春,曹威,叶锦韶,黄飞,易筱筠,卢桂宁,郭楚玲,黎淑贞。污染水体中重金属高效吸附材料研制及应用基础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2
2. 尹华,彭辉,叶锦韶,张娜.重金属生物吸附剂的开发与应用.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4.8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兼任广东省低碳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一届环境应急专家生态污染防治组专家、广东省环保产业学会理事、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广州市可持续发展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安全与环境学报》编委、《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编委等职。
研究领域
(1) 重金属毒理与生物吸附;
(2) 毒害性有机物,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与生物修复;
(3) 水体-土壤重金属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的生物修复;
(4) 水污染控制工程与技术;
(5) 污染控制与生物修复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科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2018YFC1802800,电子废物拆解场地复合污染土壤修复、风险管控与工程示范,2018.12-2022.11,1889万元,在研,主持;
2. 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501234,珠江三角洲电子垃圾污染水体中典型重金属、溴代阻燃剂及其高毒性代谢副产物的复合效应及修复,2016.01-2019.12,287.6万元,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3091,典型有机磷阻燃剂在水/沉积物体系中迁移转化及其微生物强化降解机制,2017.01-2020.12。80万元。在研,主持
发表论文
1.Kun Wei, Hua Yin*, Hui Peng, Guining Lu, Zhi Dang. Bioremediation of triphenyl phosphate in river water microcosms: Proteome alteration of Brevibacillus brevis and cytotoxicity assessmen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649:563-570
2.Mi Feng, Hua Yin*, Hui Peng, Guining Lu, Zehua Liu, Zhi Dang. iTRAQ-based proteomic profiling of Pycnoporus sanguineus in response to co-existed 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 and hexavalent chromiu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8,242:1758-1767
3.Mi Feng, Hua Yin*, Hui Peng, Zehua Liu, Guining Lu, Zhi Dang. Hexavalent chromium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in Pycnoporus sanguine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7,228:128-139
4.Xintong Liu, Hua Yin*, Shaoyu Tang, Mi Feng, Hui Peng, Guining Lu, Zehua Liu, Zhi Dang. Effects of single and combined copper/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o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proces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activated sludg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7, 238: 407-415
5.Chen Shuona, Yin Hua*, Chang Jingjing, Peng Hui, Dang Zhi. Physiology and bioprocess of single cell of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in bioremediation of co-existed benzo[a]pyrene and copper.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 2017,321:9-17.
6.Shaoyu Tang, Hua Yin*, Shuona Chen, Hui Peng, Jingjing Chang, Zehua Liu, Zhi Dang. Aerobic degradation of BDE-209 by 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cell changes during degradation proces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 2016, 308:335-342.
出版专著和教材
(1) 尹华,唐少宇,彭辉,陈烁娜。电子垃圾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及原理。科学出版社,2017.3.
(2) 尹华,陈烁娜,叶锦韶,彭辉,唐少宇。微生物吸附剂。科学出版社,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