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5年2月27日
|
姓 名
|
王振民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
籍贯
|
湖南东安县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工学博士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导师类别
|
博、硕导
|
行政职务
|
|
Email
|
scutwin@126.com
|
工作单位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邮政编码
|
510641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工大10号楼
|
单位电话
|
13826064290
|
|
个人简介
王振民,男,博士,教授,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专家,广东省智能焊接制造装备及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舰船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振海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水下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深圳市瑞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高性能焊接电源联合实验室主任。
主要围绕我国核电能源、海工舰船、航空航天、高速列车等高端装备制造及人工岛礁、大型桥隧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长期从事极端环境高性能机器人制造关键工艺、核心部件及成套装备方面的全链条创新研究,相关工作被科技日报头版作为“卡脖子”技术专题报道。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重点类2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中车、中广核等龙头企业委托课题合计80余项;系列成果已在我国核电、超(超)临界电站、集装箱、舰船、海工装备、海上风电、高速列车、大型叶片叶盘修复等领域推广应用。先后与合作者在Artifical Intelligence Review、Composites Part B、JMPT、JMP、机械工程学报、焊接学报等发表论文190余篇,被SCI/EI等索引100余篇次;撰写学术专著2部(1部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件;已授权美、日、德、中等国家知识产权100多件;获中国船舶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奖、教育部二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科研奖励10余项。
获奖、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先后获中国专利奖、教育部二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船舶集团科技一等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Top 100篇)等科研奖励。
教书育人: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广东省创新创业导师奖、挑战杯大赛广东省创新创业导师奖、华南理工大学首届“十杰”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大洋电机奖教金奖励等系列荣誉。
科创活动:指导团队获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中国互联网+大赛国赛银奖、中国互联网+大赛广东省赛金奖、挑战杯广东省赛金奖、全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优胜奖、广州市学校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特等奖、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杯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双创大赛二等奖等系列奖励。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先后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委员(兼青委会副主任)、中国焊接协会理事(兼任教培分会副理事长、焊接设备专家委委员)、全国电焊机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焊接分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焊接分会理事(兼焊接技术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焊分会理事、中国机电一体化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舰船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焊装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集集团科技专家委委员、高效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外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广东省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兼再制造分会副理事长等。
担任Welding International副主编、精密成形工程编委、焊接学报编委、 压力加工杂志社编委、电焊机杂志编委等。
此外,还担任Composites Part B、MATERIALS & DESIGN、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ethods for Heat and Fluid Flow、Circuit World、浙大学报、哈工大学报、天大学报、焊接学报、材料导报、电焊机、精密成形工程等10余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极端环境高性能机器人制造关键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及成套装备方面的研究:
(1)AI赋能的新一代碳化硅焊接电源技术;
(2)极端工况水下机器人制造新技术;
(3)类人焊接机器人新技术。
指导学生情况
研究生招生方向:
(1)博士生(学术型,080200):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2)博士生(工程型,085500):机械(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3)硕士生(学术型,080200):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4)硕士生(专业型,085500):机械(机械方向)
实验室毕业生去向:
(1)华为、百度、中兴、宇树科技、欣旺达、迈瑞、汇川、中国移动、TP-LINK、英威诺等国家龙头骨干企业
(2)微软、惠普、TI、ABB、艾默生等国际知名的外资企业
(3)海关、招商、高校、鹏城国家实验室等机关单位和科研院所
团队科研经费充足,已与多家大型龙头企业、行业上市公司、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可提供良好的研究和实习条件。
欢迎机电、电力电子、机械、材料、自动化、测控等学生报考工程类和学术类博(硕)士研究生!
欢迎优秀本科生进团队进实验室开展探索性研究!
诚邀优秀青年才俊进入团队从事博士后或访问学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