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24年3月8日
姓 名 郑宇丹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0年6月 籍贯 黑龙江哈尔滨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文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导
行政职务 Email ydzheng@scut.edu.cn
工作单位 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单位电话
个人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城市治理与传播研究中心智库专家、南方传媒智库矩阵特聘专家。曾历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生活报》文化新闻部、哈尔滨新闻部主任、《冰城焦点》主编;《新都市报》副总编辑兼黑龙江省青联新闻界别秘书长;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总编辑助理、编委等职。数十篇新闻作品获全国、省级新闻奖,获选黑龙江省首批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专著《新中国民营报纸的消失》(上下卷)入选中国新闻史研究辑刊三编;《新中国的民营报纸(1949-1957)》入选“中国新闻学”丛书,获得国家出版资金项目资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广东社科、广州社科等规划项目,作品跨新闻、历史、文学等学科,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京师历史评论(英文版)》《国际儒学》等期刊发表长论文,曾荣获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担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新闻奖、广东省广播电视奖等评审专家,指导的学生作品荣获《中国日报》大学新闻奖金、银奖,获颁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创办《丹黄甲乙》公众号,致力于中国自主新闻学知识体系的公益性传播。研究方向为中西方媒介文化比较、中国近现代新闻史、媒介话语传播、融合新闻传播、媒介转型等。
工作经历
1992-2001,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生活报》记者、编辑、文化新闻部主任、《冰城焦点》主编
2001-2003,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都市报》副总编辑兼黑龙江省青联新闻界别秘书长
2003-2004,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总编辑助理、编委
2005-2016年,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2017-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教育经历
1988-1992,黑龙江大学新闻学学士;
1999-200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
2010-2014,暨南大学新闻学博士;
2016-2017,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
获奖、荣誉称号
2019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
2015年,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
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奖;
2007年,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
2005年,广东省记协与南方日报主办民生新闻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2年,《制度铁定冷冰冰》获全国商报好新闻编辑类一等奖;
2002年,《呼兰一小学竟被暗中抵债》获第22届黑龙江报纸奖编辑类一等奖;
2002年,《王义:替罪五年家徒四壁》获黑龙江省晚报第九届好新闻评选编辑类二等奖;
2002年,《猪血变鸭血,竟还含甲醛》获黑龙江省晚报第九届好新闻评选编辑类三等奖;
2002年,《花季少女命丧减肥院》获黑龙江省晚报第九届好新闻评选编辑类二等奖;
2002年,《制度铁定冷冰冰》获第22届黑龙江报纸奖编辑类二等奖;
2001年,获黑龙江省首届优秀新闻工作者;
2001年,获黑龙江省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先进个人;
2001年,《钢琴教师颁假证,数十琴童白费功》获第21届黑龙江报纸奖编辑类一等奖;
2001年,《1.49还在作怪》获第21届黑龙江报纸奖编辑类一等奖;
2001年,《“观点”》获第21届黑龙江报纸奖编辑三等奖;
2000年,《聚焦艺术教育系列报道》获全国省级晚报好新闻三等奖;
1999年,《考古千里行连续报道》获东北晚报年度好新闻一等奖;
1999年,《冰雕艺术走出篱笆墙连续报道》获东北晚报年度好新闻二等奖;
1998年,获东北晚报年度好新闻版面一等奖;
1998年,《书怎么越来越贵》获东北晚报年度好新闻通讯二等奖;
1998年,《素质教育书库为何落不下脚》获东北晚报年度好新闻通讯三等奖;
1998年,《“堵住博彩游戏机”连续报道》获黑龙江省晚报第五届好新闻三等奖;
1996年,荣获中国文化部、哈尔滨市政府主办的第23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5年,《哈尔滨录像市场忧思录》获黑龙江省晚报好新闻一等奖;
1995年,《“天鹅书市”连续报道》获首届黑龙江省新闻奖三等奖;
1994年,新闻作品《泪洒塔什干》获黑龙江省好新闻评选二等奖;
1993年,《笑傲命途舛》获黑龙江省首届残疾人好新闻评选一等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研究领域
中西方媒介文化比较
中国近现代新闻史
城市媒介文化发展与转型
当代社会文化心理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202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经济视角下新中国初期的报业经营实践》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成立初期报业经营史(1949-1956)》
2016年: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从文字报国到行动报国——晚清报人的民族主义办报实践;
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近代广府报业及现代民族思想的孕育;
2013年: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全媒体语境下广州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媒介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机制研究;
201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媒介融合语境下内容经济的框架建构与实践路径;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与改革创新问题研究
发表论文
2022:以“商”为媒:从沟通看商业,第一作者,青年记者;
2022:从“言志”到“言己”:袁枚“性灵说”与乾隆后期自利性话语的传播(3万字),独著,国际儒学;
2021:Britain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Change of Opium Concept, Mass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mperial Discourse,独著,京师历史评论(英文版)
2019:19世纪的英国:鸦片观念变迁、大众传播与帝国话语建构(2.8万字),独著,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7:一个现实世界的文化“流量”空间——24小时书店生存模式与核心理念研究,第一作者,中国出版;
2016:建国初期报纸行业的公私合营与股息分配,独著,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人文与技术的紧张对新闻教育的影响,独著,编辑之友;
2015:从公信力到是私信力的媒介文化流变,独著,南方电视学刊;
2015:隐性采访的“魅”与“祛魅”,独著,南方传媒研究;
2015:谁来决定报纸去留,第一作者,中国报业;
2015:不是一切新闻问题都是伦理问题,独著,南方传媒研究;
2015:新中国初期私营报纸总量及分布区域,独著,青年记者;
2014:梁启超的诗性人格及其传播实践,独著,新闻界;
2014:“服务报界之第一人”:梁发的社会角色分析,独著,青年记者;
2013:报纸触网的试错代价及其观念转型,独著,中国报业;
2013:报纸触网的试错代价及其观念转型,独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13:怎样让内容赚钱:基于报纸转型内容分享的“再想象”,独著,中国出版;
2012:报业生存的4C视角,独著,新闻战线;
2012:报纸数字化的内容融资策略,独著,南方传媒研究;
2011:分众的生成:国内报业市场构成状况分析,独著,中国出版;
2011:中国广告、媒体与品牌的传播机理,第二作者,商业研究;
2011:世界新闻报被迫停刊的启示,第二作者,新闻研究导刊;
2010:记者人脉思维的异化及影响,独著,新闻实践;
2010:隐性采访的魅力、争议及替代,独著,新闻实践;
2010:重估新闻、历史与故事——新闻写作的“厚描”倾向,独著,新闻界;
2009:胡戈《整点新闻》:一种症候式的解读,独著,岭南新闻探索;
2009:迷药事件凸显媒体思想性格冲突,独著,南方传媒研究;
2008:事实与事实的真相,独著,选自《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报道案例集》;
2008:哲学思想关照下的媒介伦理探索,独著,选自《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报道案例集》;
2008:调查的艺术,独著,选自《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报道案例集》;
2008:自媒体·微人物·网络信源,独著,选自《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报道案例集》;
2008:“一个肩膀”和记者的精神情怀,独著,选自《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报道案例集》;
2008:行动主义新闻和新闻运动——兼议新闻观念的思想解放,独著,选自《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报道案例集》;
2008:讲一个好故事,独著,选自《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报道案例集》;
2008:揭丑的历史,独著,选自《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报道案例集》;
2008:新闻情感背后的传播景观,独著,选自《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报道案例集》;
2008:“迷药”事件的启蒙方向——文化异质下的媒体思想性格差异,独著,选自《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报道案例集》;
2008:在路上——哲学思想观照下的媒介伦理探索,独著,岭南新闻探索;
2007:浅谈新闻学教育本土化的多样性与多元性,独著,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试析中国民生新闻之走向,第二作者,新闻传播;
2007:八卦、小药片、合理性,独著,岭南新闻探索;
2006:内容经济与报业创新,独著,中国报业;
2006:民生新闻——主流意识的话语建构,独著,南方传媒研究
出版专著和教材
2021:新中国的民营报纸(1949-1957),独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新中国民营报纸的消失(上、下),独著,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2013: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新闻十大案例,合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教学活动
结合自身业界经验与当代媒介趋势,强调学生动手能力,采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出作品
指导学生情况
2021年:指导本科生新闻作品《拆东墙补西墙,他们的未来困在网络小贷》获得《中国日报》大学新闻奖金奖;
2017:指导研究生项目《社会资本理论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认同》获得“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资金立项;        
2017:指导本科生申请的《广州舶来史迹中的跨文化因素及其传播价值研究》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
2015:指导《以书店为核心的城市文化空间的再建构》获得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
2015:指导研究生参与的《全媒体语境下广州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获得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项优秀;          
2012、2013、2015年,指导的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获评校级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