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22年9月25日
姓 名 陈光明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8年12月 籍贯 孝感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哲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导
行政职务 Email guangmingchen@scut.edu.cn
工作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1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单位电话 13725267066
个人主页 http://www2.scut.edu.cn/jtxy/2018/1203/c1891a297883/page.htm
个人简介
陈光明,1978年12月出生于湖北孝感,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兴华青年学者”。
工作经历
2007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合作研究(4个月)。
2008~2011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副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博士后研究员(Postdoctoral Fellow)。
2011~2018年在广东工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百人计划”特聘副教授、教授。
2015~2016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土木与环境学系任访问学者(12个月,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2018年起在华南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任教授、“兴华青年学者”。
教育经历
2000年0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3年0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0年11月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土木及结构工程方向,师从滕锦光院士与陈建飞教授)。
获奖、荣誉称号
2013年入选首批“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
2017年获“建设工程复材及结构杰出青年学者”奖(该奖励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FRP及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颁发,每2年评选颁发给1位在“建设工程复材及结构领域”取得杰出学术成果的华人青年学者)。
2022年1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低碳环保高性能橡胶再生混凝土本构理论研究入选2021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拟奖项目,二等奖(排名第二)。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目前担任国际期刊《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FRP土木工程应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omposite for Construction, ASCE》编委会成员。于2016年当选国际土木工程FRP学会(IIFC)理事,于2018年入选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理事。
研究领域
(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在结构加固与新建结构中应用);
(2)FRP-混凝土-钢新型组合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3)再生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高效应用;
(4)FRP-海水海砂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精细有限元分析。
科研项目
近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51108097)、面上项目3项(51378130、51678161,51978281),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S2013010013293),主持“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1项(Yq2013056)。此外,作为重要骨干参与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课题(2012CB02620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11372076)。
发表论文
发表SCI期刊收录论文近6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内外学者大量正面评价,Web of Science中他引近2000次,H-index为24。
出版专著和教材
作为编写组主要成员参与编写3部规范或规程,包括:中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技术规范》(修订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修复钢结构技术规程》、《碳纤维复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关于FRP抗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有关研究成果被中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技术规范》(修订版)采纳。
科研创新
申请并获授权专利近1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教学活动
先后主讲本科生课程《结构概念设计》、《理论力学I》(土木卓越全英班)、博士生课程《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
指导学生情况
先后指导研究生30余人(已毕业20余人),其中博士生3人。另协助滕锦光院士指导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4人(3人已毕业)。
曾指导大学本科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挑战杯”校赛特等奖、省赛一等奖。所指导研究生多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我的团队
近5年来,作为一个跨校研究团队的负责人,积极推动了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组合构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并成功在桥墩及上承式拱桥中的工程应用方面获得了从“0到1”的突破,为推动FRP在新建结构中的应用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其中,在安徽省六安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中采用的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拱肋上承实腹式拱桥,被国际期刊《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作为封面在2022年2月加以报道,并在相关文字说明中指出,所述工程为“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结构作为拱肋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上承实腹式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