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年9月23日
|
姓 名
|
王迪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6年11月
|
籍贯
|
江苏灌云县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中国共产党党员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
最后学位
|
工学博士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导师类别
|
博导
|
行政职务
|
系总支书记
|
Email
|
mewdlaser@scut.edu.cn
|
工作单位
|
机械电子工程
|
邮政编码
|
510640
|
通讯地址
|
10号楼318
|
单位电话
|
020-87114484
|
|
个人简介
王迪,男,1986年,中共党员,教授/博导,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全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理事、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委员、全国特种加工设备标准化委员,全国增材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共同主席,《Rare Metal》、《中国激光》和《材料工程》等国内权威期刊青年编委,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王迪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增材制造与激光加工方面的研究及技术开发工作,作为主要人员开发了团队DiMetal系列金属3D打印设备。部分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专利奖银奖、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等;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63篇,学术研究成果入选ESI高被引3篇,获得《机械工程学报》杰出青年论文奖,获评Rapid Prototyp. J. 期刊2017 Highly Commended Award,全国特种加工会议优秀论文,全国激光加工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等荣誉; 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际PCT专利3项,国家发明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5项;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基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基面上(2项)、军工项目、中-英国际交流重点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主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专著《粉末床激光熔融技术》1本(国防工业出版社,2021)、主编Springer出版社英文专著《Additive Manufacturing:Materials, Functionalities and Applications》第五章,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基金资助教材1本,参编专著3本;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项,主持撰写团体标准10项;研究成果获得优良的产业转化效果。
工作经历
2019.09 - 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教授
2017.12 - 2018.12 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学院 访学学者
2014.09 - 2019.08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11.09 - 2014.08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讲师
教育经历
学士 2002.09–2006.07 合肥工业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博士(硕博连读) 2006.09–2011.06 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
获奖、荣誉称号
1. 2022年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2017年获得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
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最美科技工作者、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中集奖校金、优秀班主任、研究生优秀级主任等;
3. 获2023年广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二);
4. 获202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5. 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6. 获得《机械工程学报》杰出青年论文奖;
7.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省级)。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 全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理事;
2. 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委员;
3. 全国特种加工设备标准化委员;
4. 全国增材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共同主席;
5.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副理事长。
研究领域
1. 金属3D打印装备开发;
2. 三维异质材料增材制造;
3. 增材与减材复合制造;
4. 增材制造创新设计与应用(军工、医疗等);
科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B4600303;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2267103;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22B1515020064;
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22B1515120025;
5. 装发预研领域基金项目;
6. 攀钢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21P4FZG11A;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3105;
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19B1515120094;
9.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2020B090922002;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5196;
发表论文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63篇,学术研究成果入选ESI高被引3篇,获得《机械工程学报》杰出青年论文奖,获评Rapid Prototyp. J. 期刊2017 Highly Commended Award,全国特种加工会议优秀论文,全国激光加工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等荣誉,部分代表作论文如下:
1. Zixin Liu, Yongqiang Yang*, Changjun Han, Hanxiang Zhou, Heng zhou, Meng Wang, Linqing Liu, Han Wang, Yuchao Bai, Di Wang*. Effects of gas flow parameters on droplet spatter features and dynamics during large-scale laser powder bed fusion[J]. Materials & Design, 2022: 111534.
2. Zixin Liu, Yongqiang Yang*, Changhui Song, Hanxiang Zhou, Ziyu Chen, Zibin Liu, Renwu Jiang, Zirong Zhou, Di Wang*. The surface quality,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S316L using a variable area scan strategy during quad-laser large-scale powder bed fusion[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22: 144450.
3. Linqing Liu, Di Wang*, Guowei Deng, Changjun Han, Yongqiang Yang, Jie Chen, Xiexin Chen, Yang Liu, Yuchao Bai.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a 316L/CuSn10 multimaterial coaxial nozzle to alleviate spattering adhesion and burning effect in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2, 82: 51-63.
4. Di Wang, Jinhui Huang, Chaolin Tan*, Wenyou Ma, Yongming Zou, Yongqiang Yang. Mechanical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SiC-reinforced stainless steel[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22, 841: 143018.
5. Chaolin Tan*, Ji Zou, Di Wang*,Wenyou Ma, Kesong Zhou*. Duplex strengthening via SiC addition and in-situ precipitation in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composite materials[J].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22, 236: 109820.
6. Yang Liu*, Jinhui Meng, Lei Zhu, Hongyu Chen, Zhiguo Li, Shuxin Li, Di Wang*, Yonggang Wang*, Konrad Kosiba. Dynamic compressive properties and underlying failure mechanisms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Ti-6Al-4V alloy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conditions[J]. Additive Manufacturing, 2022, 54: 102772.
7. Di Wang, Linqing Liu, Guowei Deng, Cheng Deng*, Yuchao Bai, Yongqiang Yang, Weihui Wu, Jie Chen, Yang Liu, Yonggang Wang, Xin Lin, Changjun Han*. Recent progress 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multi-material structures with laser powder bed fusion[J]. 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 2022: 1-37.
8. Yuchao Bai, Cuiling Zhao, Di Wang*, HaoWang*. Evolution mechanism of surface morphology and internal hole defect of 18Ni300 maraging steel fabricat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22, 299: 117328.
9. Di Wang, Wenhao Dou, Yuanhui Ou, Yongqiang Yang, Chaolin Tan, Yingjie Zhang*. Characteristics of droplet spatter behavior and process-correlated mapping model in laser powder bed fus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21, 12: 1051-1064.
10. Chaolin Tan, Di Wang*, Wenyou Ma, Kesong Zhou*,Ultra-strong bond interface in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iron-based multi-materials[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21, 802: 140642.
出版专著和教材
1. 主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专著《粉末床激光熔融技术》1本(国防工业出版社,2021)
2. 主编Springer出版社英文专著《Additive Manufacturing:Materials, Functionalities and Applications》第五章
3. 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基金资助教材1本
4. 参编专著3本
科研创新
获授权国际PCT专利3项,国家发明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5项,部分授权发明专利如下:
专利号码 专利类型 专利名称 授权时间 本人排序
1. 6876313,日本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细密封涂覆PVC材料的复杂流管及制造方法,2021.04.28,排序1;
2. 2020/05142,南非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双类型激光提高SLM 成型件表面质量的装置与方法,2021.08.25,排序1;
3. CN201710245334.9,中国发明专利,一种低正压密封成型室内杂质气体循环净化方法及装置,2022.07.26,排序1;
4. CN201710245318.X,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细密封涂覆PVC材料的复杂流管及制造方法,2019.10.18,排序1;
5. CN201710244822.8,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激光选区熔化加工过程同轴监测方法及装置,2019.08.20,排序1;
6. CN201710245348.0,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金属增材制造的叠层制造设备与方法,2019.05.14,排序1;
7. CN201610253397.4,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金属零件增材制造成型质量的扫描成型方法,2018.05.15,排序1;
8. CN201710245808.X,中国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逐层检测反求零件模型及定位缺陷装置与方法,2019.12.10,排序1;
9. CN2016102534515,中国发明专利,一种个性化具有仿生微孔的脊椎植入假体及制造方法,2018.01.02,排序1;
10. CN201510633551.6,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回收金属增材制造基板上残留粉末的方法及装置,2018.01.02,排序1。
教学活动
本科课程:
快速成型技术Ⅰ
3D打印技术与应用
3D打印技术概论
增材制造(3D打印)及精密连接技术
研究生课程:
现代设计制造与检测控制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装备
智能制造工程前沿
激光器件及控制技术
指导学生情况
目前指导博士生9名,硕士生20名。
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东省金奖(2024)、省银奖(2022)、校金奖(2023、2024)。
我的团队
团队依托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目前有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博士20多名、硕士70多名,并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1名。团队自2002年开始开展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在金属增材/增减材复合制造装备/软件开发、结构设计、工艺调控、质量控制和应用探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团队目前具有机械制造与设计、软件与控制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等多学科专业背景,具备从事多学科交叉研究课题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经验。团队自主研发的激光增材/增减材相关设备已经在多家企业实现产业化,并在个性化医疗器械、模具、航空航天等多领域得到了应用。申请人10余年来一直从事激光增材制造装备、工艺、设计、材料、应用等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工作,并作为核心研发人员参与项目团队的系列化激光选区熔化金属增材制造设备研制(Dimetal-50、Dimetal-100、Dimetal-150、Dimetal-280、Dimetal-300多材料、Dimetal-500双激光、DiMetal-450双激光、DiMetal-650四激光等)。团队开发的设备获得2013年高交会优秀产品奖、2014年新加坡第一届3D 打印大赛特等奖、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广东省专利银奖、2020年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