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23年6月7日
姓 名 向科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5年7月 籍贯 湖北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xiangke@scut.edu.cn
工作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
单位电话
个人简介
向科,男,1975年生。工学博士,建筑学博士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硕士导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学院现代建筑创作团队、广东省现代建筑创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员。
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建筑、绿色建筑、岭南建筑理论研究、校园规划等。
主持和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10余项。主要课题包括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模式与示范、低能耗目标下岭南建筑空间模式及其优化机制研究,岭南建筑理论体系研究、空间公共性研究、大学校园集约化设计研究等;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相结合工作机制,科研的同时坚持有价值的设计实践与社会服务工作,主持了包括国家级博物馆、大学校园与教育建筑、文化综合体等一系列文化建筑的设计工作,并与研究与教学工作相促进。
出版专著《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导则》,参编专著3本,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及在《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学刊》、《新建筑》、《高等建筑教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教学论文10余篇。
全国高校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与参与包括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铜陵博物馆、烟台文化中心、漳浦文体中心等大量设计实践工作,近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设计奖6项。
在教学领域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优秀教案、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一等奖,课余指导学生SPR计划、参与工作坊、国际竞赛等,并多次作为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得“霍普杯”等国家级设计竞赛奖励。
工作经历
2006年1月——2008年6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后
2008年7月——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教师
教育经历
1993年9月——1998年6月    重庆建筑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  建筑学学士
1998年9月——2001年12月  重庆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        建筑学硕士
2001年9月——2005年12月  重庆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        工学博士
获奖、荣誉称号
全国高校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2009-2019);
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奖 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一等奖;
优秀教学一等奖;
优秀班主任;等
研究领域
文化建筑;绿色建筑;岭南建筑理论;校园规划与校园建筑
科研项目
1)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低能耗目标下岭南建筑空间模式及其优化机制研究(51478187)。
2)参与+主持(子课题负责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2017YFC0702309),子课题: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模式与示范。
3)主持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两观三性”建筑论和谐统一的系统机制研究(2015ZB04)。
4)主持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亚热带建筑空间的气候适应性策略与优化研究(2013KB21)。
5)主持 广东省现代建筑创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课题:基于两观三性建筑论的建筑设计方法论研究(2016AZ01)。
6)主持 中国博士后基金:基于有机更新的当代大学校园和谐发展模式及设计策略研究》(20070420783)。
7)主持 华南理工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学科产学研一体化专题研讨课研究(Y1120010)。
8)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当代大学校园集约发展的适应性策略研究(50778073)。
9)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亚热带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被动技术与整合设计研究(50978100)。
10)参与 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子课题:建筑工程的建筑设计方法(2015-09-XZ-002)。
11)参与 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学研产协同的“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生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yjjc2015004)。
发表论文
1)基于气候与功能双重适应的岭南建筑空间模式研究[J] ,广州:南方建筑 2015-01.89-96
2)低能耗目标下基于空间表征参数的岭南建筑空间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深圳: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9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19.04,
3)A 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a regular architectural space to improve building performance[J]. Energy Reports, 2021,Volume 7: 981-996.
4)岭南传承、整体逻辑、中国思想——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他说”研究的三个视角[J].南方建筑,2021(06):55-59.
5)优化算法驱动的建筑生成设计实践研究,南方建筑,2021-01
6)A hybrid metamodel-based method for quick energy prediction in the early design stag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Oct 20 2021(320)
7) 论建筑工程的建筑设计方法 北京: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年10月,8(5):511-521
8) Study of measurement and Envi-met Simulation of Winter Night in NanPing Village Under Wet and Cold Microclimate based on urban roughness CAADRIA2021 HONGKONG 2021-0329-2021-0401(EI)427-436
9)大学校园规划的“复杂性”设计导向及策略分析.武汉:新建筑 2009-05: P66-70
10) 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上海:城市规划学刊. 2007-01 P66-70
11)内部空间逻辑的实践教学研究[J] 重庆:高等建筑教育2011-02  P127-133
等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
出版专著和教材
1)出版专著: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0千字,ISBN:9787112264704。
2)出版专著: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88千字,ISBN:9787112107933。
3)参编专著:工程哲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660千字,2022,ISBN:978704058510
3)参编专著: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00千字,ISBN:9787112114870。
4)参编专著:工程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490千字,ISBN:9787040481730。
5)参编专著: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广东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4.2万字,ISBN:9787112188598。
教学活动
1)建筑学院研究生必修课:建筑设计理论与创作实践,课程主持。
2)工程博士课程,公共建筑设计理论与创作实践,课程主持
3)建筑学院本科三年级主干课:建筑设计(三)、(四),课程指导教师。高层建筑设计课程主持。
4)建筑学院本科二年级理论基础课:建筑设计原理,主讲教师。
5)建筑学院本科五年级:施工图设计,课程指导教师。
本科毕业设计及其他设计竞赛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情况
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包括建筑新人战、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霍普杯、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等竞赛奖励。
指导学生参与课外SRP研究计划和百步梯攀登计划等。
指导学生参与工作坊,及设计院设计实践活动。
我的团队
现代建筑创作团队(何镜堂院士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