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8年7月11日
|
姓 名
|
杜欣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63年11月
|
籍贯
|
陕西米脂县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中国共产党党员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医学博士
|
技术职称
|
主任医师
|
导师类别
|
博、硕导
|
行政职务
|
副主任
|
Email
|
miyadu@hotmail.com
|
工作单位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邮政编码
|
510080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106号
|
单位电话
|
83827812-62122
|
|
个人简介
大内科行政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汕头大学兼职教授。2005-2007年在美国著名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进修。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中国MDS/MPN工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血组专家成员:中华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组副组长:中国肿瘤防治联盟广东省肿瘤防治联盟血液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血液科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循证医学杂志、临床内科杂志和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编委。1996年开始从事造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免疫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性提出FABC预处理体系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良好的移植效果;在国内较早开展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率先将酶酚酸酯应用于难治性GVHD,也在国内较早从事细胞免疫治疗,有丰富的MSC和CAR T 治疗经验,MSC治疗GVHD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前期研究工作结果已经发表在Blood、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 on、Molecular Therapy等杂志,首先报导MSC通过调节CD5+CD19+/CD5+CD19-B细胞,CD8+CD28-/CD8+CD28+T细胞平衡缓解GVHD。相关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单篇近5年最高引用率150余次,为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杂志高影响力文章(引用率为该杂志第4名),国际著名骨髓移植首席专家O Ringden(BMT 2011(46):163-164)就此撰写述评提出本该研究为难治性GVHD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并且被国际指南(BCSH/BSBMT Guideline)推荐,目前已经建立GVHD动态时期标本库,与参与单位共同建立了符合GMP标准的MSC生产基地。国内较早建立白血病分子诊断及个体化分层治疗体系,建立了广东省第一个慢粒检测标准化技术平台,建立Q-PCR标准化平台。参与中国血液病多项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制定,负责南方白血病协作组开展AML2010、AML2015临床研究,对规范和促进我省的急性白血病治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紧跟国际前沿,在国内较早的开展了微移植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为复发、难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新的希望,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早期结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Leukemia,目前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现为国际微移植组-广州分中心负责人,微移植的前期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会议交流,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成绩,已成为继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血液科之后的第三家由国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金会认证的“国际MDS卓越诊疗中心”。作为PI领导研究组参加临床研究30项,其中新药I期临床研究2项、II期8项、III期临床研究19项,IV期临床研究1项,其中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14项。承担相关课题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30余项。在本专业研究领域发表相关文章2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约200篇。相关研究分别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州科技进步二等奖。
工作经历
2018.01-至今 广东省人民医院 大内科 副主任
2016.01-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1.01-至今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5.01-至今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2.01-2017.12 广东省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行政主任
2010.01-2014.12 广东省人民医院 肿瘤中心 行政副主任
2005.01-2007.12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白血病科、淋巴瘤骨髓瘤科,访问学者
2002.06-至今 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
1997.06-2002.06 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
1992.06-1997.06 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治医师
1989.06-1992.06 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医师
教育经历
1.1981/9–1986/6, 兰州大学, 医学院医学系,本科
2.1986/9–1989/6, 兰州大学, 内科学, 硕士研究生
3.1998/9–2001/6, 中山医科大学, 病理生理学, 博士研究生
4.2005年—2007年,美国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Department of Leukemia(白血病科),Department of lymphoma and myeloma(淋巴瘤骨髓瘤科)访问学者
获奖、荣誉称号
学术奖励
1. 2010年,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剂治疗肿瘤的机制研究,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2004年,TCRVβ基因谱及克隆性T细胞在allo-HSCT后免疫重建和GVHD研究中的应用,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 2003年,TCRVβ基因谱及克隆性T细胞在allo-HSCT后免疫重建和GVHD研究中的应用,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 2002年,白血病患者TCRVβ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研究,教育部,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5. 2001年,基因扫描分析TCRVβT细胞克隆性在血液病研究中的应用,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 2000年,基因扫描分析TCRVβT细胞克隆性在血液病研究中的应用,广东省教育厅/卫生厅,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荣誉称号
2000年荣获全国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多次荣获省“先进个人”,“优秀青年医师”,“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2015年获“羊城好医生”荣誉称号。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华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组副组长,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工作组副组长,南方白血病协作组组长,广东省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血组专家成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中国肿瘤防治联盟广东省肿瘤防治联盟第一届血液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血液科用药专家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领域
一、干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
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是当代国际医学研究的前沿,我国已将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重点支持,我们早在1996年开始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免疫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我国第二例,华南地区首例非血缘骨髓移植,2004年又开展了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临床研究,在临床率先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表的相关成果引起国际同行极大关注,国际著名骨髓移植首席专家就此撰写述评提出该研究为国际首创,为GVHD的机制研究与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带领团队在干细胞领域的突出工作为我院申报并获得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资格单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负责国自然、省重大专项、市协同创新项目等多项。
二、血液肿瘤CAR-T治疗
带领团队紧跟国际细胞免疫治疗前沿,大力创新,从产品研发到临床研究,已建立成熟的CAR-T研发平台,创新性构建了多种含有新型共刺激分子的CAR分子,申请国际PCT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2项。为复发、难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相关结果已发表在血液学国际顶尖杂志Leukemia,J Hematol Oncol,2018年还将陆续启动CAR-T治疗恶性淋巴瘤、骨髓瘤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成绩,已成为继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血液科之后的第三家由国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金会认证的“国际MDS卓越诊疗中心”。将T细胞受体分析和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MDS T细胞免疫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DNA Cell Biol杂志;在国内较早开展MDS去甲基化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了去甲基化药物(DAC和5-AZA)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本单位入组患者例数最多,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Leuk Res杂志;通过对MDS免疫表型的研究建立了一个MDS骨髓流式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与MDS诊断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0.2%和86.7%,研究结果发表在Clin Lab杂志。已完成国家和省市级MDS 相关研究多项。
科研项目
1.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2017B020230004,MSC治疗MDS/MPN的临床应用研究,2017.7.1-2020.6.30.300万,在研,主持
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201612,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研究,2016/01-2018/12,40万,在研,主持
3.广东省科技2014年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重点项目,2014B020212009,“MSC”方案治疗GVHD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5/06-2018/05,100万,结题中,主持
4.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 20140000000-4, 干细胞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014/07-2016/12,160万,已结题,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0648,阻断STAT3调控Th17/Treg平衡抑制cGVHD的实验研究,2013/01-2016/12,70万元,已结题,主持
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09560,阻断STAT3调控Th17/Treg平衡抑制cGVHD的实验研究,2012/01-2014/10,5万元,已结题,主持
7.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分课题),201202017,重大血液病诊断规范化和治疗策略优化的研究,2010/06-2014/12,35万,已结题,主持
8. 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2009116,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高危MDS和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2010/01-2012/01,5万,已结题,主持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972790,Jagged2high CD11bhigh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防治cGVHD的实验研究,2010/01-2012/12,28万元,已结题,主持
10.“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I61B0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2008/12-2010/12,10万,已结题,参加
11.广州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2008A1-E4011-4,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2008/05-2010/12,50万元,已结题,主持
1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B36005003,MSC抗GVH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07/01-2009/12,5万元,已结题,参加
13.广东省科技项目, 20062270119,MDS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2006/06-2009/06,5万,已结题,参加
1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6AA02Z114,抗原特异TCR基因修饰T细胞技术的建立和应用,2006/12-2008/12,14.25万,已结题,参加(副组长)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571771,抗JAK3的M2-RNA酶在防治GVHD中的实验研究,2005/12-2008/12,26万元,已结题,主持
16.广东省联合攻关计划项目,B30202,细胞周期素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演变的关系,2002/12-2007/12,3.5万元,已结题,参加
17.广州市科技局项目,2001-J-022-01,MDS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前后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2002/09-2004/09,9万,已结题,主持
18.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2B30205,基因芯片技术在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中的研究,2002/12-2004/12,9万,已结题,主持
19.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A1998017,基因扫描分析骨髓移植后GVHD病人的T细胞克隆性的研究,1998/09-2001/09,1.5万,已结题,主持
发表论文
1.Lai Y, Weng J, Wei X, Qin L, Lai P, Zhao R, Jiang Z, Li B1, Lin S, Wang S, Wu Q, Tang Z, Liu P, Pei D, Yao Y, Du X, Li P. Toll-like receptor 2 costimulation potentiates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CAR T Cells. Leukemia. 2018 Mar;32(3):801-808.
2.Weng J, Lai P, Qin L, Lai Y, Jiang Z, Luo C, Huang X, Wu S, Shao D, Deng C, Huang L, Lu Z, Zhou M, Zeng L, Chen D, Wang Y, Chen X, Geng S, Robert W, Tang Z, He C, Li P, Du X.A novel generation 1928zT2 CAR T cells induce remission in extramedullary relapse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 Hematol Oncol. 2018 Feb 20;11(1):25.
3.Du X, Geng S, Weng J, Deng C, Lu Z, Li M, Wu P, Lai P.WT1 mRNA level reflects disease changes and progression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patients with 'stable disease'.Br J Haematol. 2018 Jan 23.
4.Zhou L, Zheng H, Huang X, Zhu L, Wu S, Zeng C, Yang L, Chen S, Luo G, Du X, Li Y.Different genetic alteration of A20 in a Sézary syndrome case with Vα2-Jα22 T cell clone.Asia Pac J Clin Oncol. 2018 Apr;14(2):e116-e123.
5.Du X, Lai YY, Xiao Z, Liu T, Hu Y, Sun A, Li X, Shen ZX, Jin J, Yu L, Laille E, Dong Q, Songer S, Beach CL. Efficacy,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subcutaneous azacitidi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higher 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ingle-arm, open-label phase 2 study.Asia Pac J Clin Oncol. 2017 Dec 28.
6.Pang Y, Deng C, Geng S, Weng J, Lai P, Liao P, Zeng L, Lu Z, Zhang J, Du X.Premature exhaustion of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from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patients.Am J Transl Res. 2017 Jul 15;9(7):3462-3468.
7.Wang Y, Lai P, Chen X, He C, Huang X, Geng S, Luo C, Wu S, Ling W, Zhong L, Lu Z, Li P, Weng J, Du X. Attenuation of cGVHD by C5a/C5aR blockad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frequency of Treg. Sci Rep. 2017 Jun 15;7(1):3603.
8.Du X, Zhou D.Efficacy and safety of JAK inhibitor INC424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d post-polycythemia vera or post-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myelofibrosi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Front Med. 2016 Dec;10(4):437-443.
9. Xu L, Weng J, Huang X, Zeng C, Chen S, Geng S, Yang L, Wu S, Huang S, Du X, Li Y.Persistent donor derived Vδ4 T cell clones may improve survival for recurrent 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fter HSCT and DLI. Oncotarget. 2016 Jul 12;7(28):42943-42952.
10.Wu S, Xu L, Huang X, Geng S, Xu Y, Chen S, Yang L, Wu X, Weng J, DU X, Li Y.Arsenic induced complete remission in a refractory T-ALL patient with a distinct T-cell clonal evolution without molecular complete remission: A case report. Oncol Lett. 2016 Jun;11(6):4123-4130.
11.Geng S, Yao H, Weng J, Tong J, Huang X, Wu P, Deng C, Li M, Lu Z, Du X.Eff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decitabine and homoharringtonine in SKM-1 and Kg-1a cells.Leuk Res. 2016 May;44:17-24.
12.Du X, Jin J, Cai Z, Chen F, Zhou DB, Yu L, Ke X, Li X, Wu D, Meng F, DeMarco D, Zhang J, Mei J, Hou J.Long-term use of lenalidomide and low-dose dexamethaso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MM-024 Extended Access Program.BMC Cancer. 2016 Jan 28;16:46.
13.Wu P, Liu L, Weng J, Geng S, Deng C, Lu Z, Luo C, Du X.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Decitabine Combined with Arsenic Trioxide (ATO) in the Huma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Cell Line SKM-1. Indian J Hematol Blood Transfus. 2016 Dec;32(4):412-417.
14.Huang X, Geng S, Weng J, Lu Z, Zeng L, Li M, Deng C, Wu X, Li Y, Du X.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of PHTF1 and related genes i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ancer Cell Int. 2015 Oct 5;15:93.
15.Geng S, Weng J, Chen S, Li Y, Wu P, Huang X, Lai P, Du X.Abnormalities in the T cell receptor Vδ repertoire and Foxp3 expression in refractory anemia with ringed sideroblasts. DNA Cell Biol. 2015 Sep;34(9):588-95.
16.Weng J, Lai P, Geng S, Luo C, Wu S, Ling W, Deng C, Huang X, Lu Z, Du X.Role of Toll-like receptor 4 signaling in cutaneous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Clin Transplant. 2015 Jun;29(6):547-54.
17.Wu P, Geng S, Weng J, Deng C, Lu Z, Luo C, Du X. The hENT1 and DCK genes underlie the decitabin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Leuk Res. 2015 Feb;39(2):216-20.
18.Du X, Yang XH, Wu YF, Liang J, Zhang J, Huang ZC, Zhu ZP, Lin W, Zou MX, Wen JY, Wu SJ, Guo R, Zhang XM, Lahn BT, He F, Xiang AP. Distribution of the cytoskeletal protein, Nestin, in acute leukemia. Biotech Histochem. 2015 Jul;90(5):384-94.
19.Weng J, Lai P, Lv M, Lin S, Ling W, Geng S, Luo C, Liu X, Du X.Bortezomib modulates regulatory T cell subpopul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Clin Lab. 2013;59(1-2):51-8.
20.Huang J, Lai P, Zhou M, Weng J, Lu Z, Du X.A multiparametric flow cytometry immunophenotypic scoring system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Clin Lab. 2012;58(11-12):1241-51.
21.Weng J, He C, Lai P, Luo C, Guo R, Wu S, Geng S, Xiangpeng A, Liu X, Du X.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treatment attenuates dry ey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Mol Ther. 2012 Dec;20(12):2347-54.
22.Geng S, Weng J, Du X, Lai P, Huang X, Chen S, Yang L, Li Y.Comparison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clonal expansion features of the T-cell γδ repertoire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RAEB and RAEB with progression to AML.DNA Cell Biol. 2012 Oct;31(10):1563-70.
23.Lai P, Weng J, Lu Z, Guo R, Luo C, Wu S, Ling W, Geng S, Du X.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based identification of CD28 and PI3K as new biomarkers for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DNA Cell Biol. 2011 Dec;30(12):1019-25.
24.Weng JY, Du X, Geng SX, Peng YW, Wang Z, Lu ZS, Wu SJ, Luo CW, Guo R, Ling W, Deng CX, Liao PJ, Xiang AP. Mesenchymal stem cell as salvage treatment for refractory chronic GVHD.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10 Dec;45(12):1732-40.
科研创新
已授权发明专利:
1.杜欣,翁建宇,黄欣,吴萍,耿素霞,赖沛龙,一种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cGVHD模型的建立方法,2015.5.6,中国,ZL 2013 1 0055221.4
2.翁建宇,杜欣,黄欣,陈晓梅,童嘉琦,耿素霞,罗琼,曾令基,赖沛龙,陆泽生,吴穗晶,钟立业,罗成伟,凌伟,邓程新,晁志。抑制STAT3表达和防治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ShRNA及应用。2017.9.12,中国,ZL 2015 1 0402497.4
教学活动
承担南方医科大学本科生大课“贫血的诊断与治疗”的授课工作,平时工作中承担科室研修生以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指导学生情况
近3年毕业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3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3名。
我的团队
我们的团队既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有专门从事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研究系列人员以及实验技能熟练的实验技术人员,还包括多名硕士、博士生和博士后。高级职称4名,中级3名,初级2名,博士后1名,其中硕/博导2名。本团队成员主持并完成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著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