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年12月30日
|
姓 名
|
马波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7年12月
|
籍贯
|
甘肃兰州市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群众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毕业
|
最后学位
|
艺术专业学位硕士
|
技术职称
|
副教授
|
导师类别
|
硕导
|
行政职务
|
系主任
|
Email
|
mtbmusic@yeah.net,84093483@qq.com
|
工作单位
|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
邮政编码
|
510000
|
通讯地址
|
广州大学城
|
单位电话
|
39380901
|
|
个人简介
马波,作曲及音乐制作人,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导、音乐学系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当代音乐创作中心副主任,广州青年现代音乐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子音乐学会会员。自幼随父母学习音乐,1997年起先后师从吴粤北、曹光平、张晓峰教授学习作曲与电子音乐。
作为高校教师,曾多次获本科教学优秀奖,学生评教得分常年名列前茅。三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核心期刊发表7篇论文,主持及参与10个科研项目。担任主编、副主编出版作品及教材3部。近年来作为主创之一创作的室内乐组曲《秦粤时空》(2019)与合唱组曲《听见广东》(2019)分别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及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计划”项目立项。
作为作曲家,创作了大量风格炯异的作品,主要有:交响音画《禾楼印象》、交响诗《春天的雪》、钢琴协奏曲《步步高主题狂想曲》、交响清唱剧《先行者——孙中山》(合作)、歌剧《刑场上的婚礼》(合作)、音乐剧《星光》、音乐剧场《喊山》(合作)、音乐剧《星光》、电子音乐《甘南晒佛》、《在深夜的左侧》、室内乐《春风再度玉门关》、《对一段时光的记忆》、民乐合奏《雨中渔歌》、声乐套曲《春秋·节颂》等。主要获奖有:文化部“文华奖”优秀作品奖、文化部“丝路文化贡献奖”、文化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作品、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铜奖、广东省“星海音乐奖”交响乐作品银奖、岭南民族管弦乐作品创作比赛铜奖、岭南年度最佳器乐作品奖、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华南优秀作品奖、广东省首届岭南民间艺术汇演金奖等。
作为音乐制作人,在严肃、民族、影视、电子、舞蹈、流行等不同风格领域均有广泛涉猎。曾参与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广东省音像出版社、深圳音像公司等机构制作出版过数张CD与DVD,创作制作录制的舞蹈音乐、电视音乐、晚会音乐、企业音乐、广告音乐等各类主题音乐百余首。
作品曾在国家大剧院、广东星海音乐厅、广州大剧院、西安音乐厅、兰州音乐厅、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深圳电视台等场所与媒体演出、播出。由于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获得了“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
工作经历
2004.07——今,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2002.07——2003.09,任职于深圳音乐厅
教育经历
2011.07——2014.07,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作曲)
1997.07——2002.07,星海音乐学院,音乐音响导演系,获学士学位(作曲与计算机音乐)
获奖、荣誉称号
科研获奖:
音乐剧场《喊山》(合作)——文化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作品(2024)
歌剧《刑场上的婚礼》(合作)——广州市文艺精品专项扶持作品(2023)
合唱组曲《同听见广东》(合作)——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作品(2019)
室内月组曲《秦粤时空》(合作)——文化部丝路文化贡献奖(2017)
《主题狂想曲——单乐章钢琴协奏曲》——岭南音乐最佳器乐作品奖(2015)
《对一段时光的记忆——为长笛与钢琴而作》——文化部第十七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文华奖”优秀奖(2013)
《雨中渔歌》——广东省委宣传部岭南风格民族管弦乐新作品征集铜奖(2012)
《禾楼印象》——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星海音乐奖交响乐新作品比赛银奖(2010)
《亘古之恋》——中宣部全国流行音乐创作大赛华南赛区优秀奖(2009)
《中华之梦》——2009中国杯共和国60周年优秀词曲、歌手、乐手大赛作曲银奖(2009)
多次获得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优秀音乐家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广州青年现代音乐协会理事、中国电子音乐学会会员、中国录音师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研究领域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声音设计
科研项目
●岭南传统文化基因的植入——电子音乐课程中创作理论与技术实践的结合与创新(2021)
●重构与再生——以岭南传统文化风貌为基因的新世纪岭南题材艺术歌曲创作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
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共建课题(2021)
●室内乐组曲《秦粤时空》(合作)——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2019)
●计算机音频技术在管弦乐队配器分析及实践中的作用(2015)
●数字音频技术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应用研究(2014)
●基于音轨分离的交互式管弦乐教学与训练系统(2011)
●大学生声乐、器乐的录音艺术培养及创新(2010)
●电脑音乐与传统乐器的交融性创编研究(2008)
●计算机音乐应用研究(2007)
●流行和声在计算机音乐制作中的应用(2006)
发表论文
●“新世纪岭南原创艺术歌曲研究综述”——《艺术品鉴》(2024)
●“前中后卫唱古今,百年离别致芳春——“前卫·中卫·后卫”曹光平艺术歌曲作品窥探”——《中国文艺家》(2023)
●“世纪回声”——《音乐创作》(2017)
●“基于计算机音频技术的乐器音色研究及其对管弦乐队配器的辅助作用”——《EBMEI-EIM》(2016)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习的缺失——设立录音实践课的意义”——《ESE》(2016)
●“对一段时光的记忆”——《音乐创作》(2015)
●“深耕艺韵沃土,出绽创新之花”——《音乐时空》(2014)
●“留心技术的作品才能更流行”——《EBMEI》(2014)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习的缺失——设立录音实践课的意义”——《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艺术文集》(2012)
出版专著和教材
出版物
《春秋节颂》专著(2018)
《音乐基础训练教程》副主编(2017)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作品选》副主编(2012)
科研创新
“弦鸣乐器智能调律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7)
“钢琴弦轴止退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6)
教学活动
自2004年以来主讲《管弦乐队配器法》、《计算机音乐》、《录音艺术实践》、《曲式与作品分析》、《交响乐片段分析》等课程,并获得本科教学优秀二等奖一次和本科教学优秀奖一次。
指导学生情况
●原创歌曲《海鸥》获2024粤港澳音乐科技设计大赛原创歌曲专业组一等奖(2024)——2022级电子音乐方向研究生黄梓溪
●电子音乐《麒麟-芯》获2024粤港澳音乐科技设计大赛电子音乐专业组三等奖(2024)——2022级作曲方向研究生谭新华
●电子音乐《粤影》获2024粤港澳音乐科技设计大赛电子音乐专业组优秀奖(2024)——2021级中阮方向本科生张若琦
●电子音乐《墨叹春秋》获首届粤港澳音乐科技设计大赛电子音乐专业组优秀奖(2023)——2021级电子音乐方向研究生绕屹
●电子音乐《对峙》获首届粤港澳音乐科技设计大赛电子音乐专业组三等奖(2023)——2022级作曲方向研究生谭新华
●首届粤港澳音乐科技设计大赛歌曲混音专业组优秀奖(2023)——2022级作曲方向研究生谭新华
●原创歌曲《深渊》获首届粤港澳音乐科技设计大赛原创歌曲专业组优秀奖(2023)——2022级电子音乐方向研究生黄梓溪
●
我的团队
喜欢和志趣相投的师友、学生在一起与音乐为伴,长期以来形成了从音乐作品创作、制作到表演、出版的团队,欢迎你和我们一起来探索声音里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