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3年6月6日
|
姓 名
|
叶红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2年4月
|
籍贯
|
重庆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中国共产党党员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工学博士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导师类别
|
硕导
|
行政职务
|
|
Email
|
574059313@qq.com
|
工作单位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
邮政编码
|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理工大学
|
单位电话
|
|
|
个人简介
致力于城乡规划研究、教学和实践近30年。自2005年以来,扎根乡野,系统开展“乡村政策研究-乡村资源评估建库-村镇规划与设计-乡村一体化建设-社区治理与培训-产业导入与运营-乡村生态文明和新能源建设-品牌策划”全产业链、乡村振兴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联动多领域研究机构和企业,积极推动“碳中和新乡村”和“数字乡村”等国家战略新模式,实现了乡建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理论、模式和实践创新。同时,牵头与各地政府、高校智库、公益组织、运营企业等展开了长期深度的合作,取得了具有全国全省示范价值的学术及社会影响力。
受广东省委省政府委托,主持开展“广东省未来乡村集成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研究”,并在广东省不同地市开展未来乡村示范区建设;成立了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委员会并担任主席,以此为载体,正在开展为一带一路国家妇女儿童提供医疗、教育、职业培训等服务的大型公益活动“绿叶之家”。
十多年来,一直带领华南理工大学乡建志愿者服务队为全国各地贫困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获得了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2016年至今,为华南理工大学对口帮扶的揭阳市惠来县孔美村(当时是公安部重点缉毒村,电视剧“破冰行动”的原型村之一),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做出了突出贡献,助力华南理工大学帮扶团队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荣获凤凰网第七届“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乡村振兴行动奖(个人奖)”。
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多年来矢志不渝,带领团队踏遍了全国多个省市的乡野大地,深入偏远地区的贫困乡村,成为多个地方政府和村的发展建设顾问。编制了3000个以上村镇规划,主持及参与国家、省级科研课题近50项,其中:受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委托,主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及“镇规划”试点研究,“推进全县域设计下乡机制研究”等课题;受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等单位委托,主持编制多项省市级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共同缔造指引》等重点课题。共获国家、省市级科研和工程奖50项以上,其中:《增城市派潭镇建设“岭南新人居实践区”规划》、《广州村庄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分别获2013、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从化区古田村特色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广东省村庄规划及省定贫困村编制指引》分别获2017、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镇域乡村振兴规划》获得2022年广东省优秀镇域乡村振兴规划一等奖。
自2017年以来创新探索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乡建模式,率先在广东近70个贫困村付诸实践,其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并协助地方培育了5个省级村镇类规划与建设试点,其中:韶关市翁源县于2017年被授予省级农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试点县、2019年全国设计下乡试点县,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于2019年被选为全省首批设计下乡试点镇。
2020年,首创“碳中和新乡村”,通过耦合“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两大国家战略,以新能源和储备林建设等路径实现“资源资产化”、以碳汇开发和生态券发行等方式实现“资产交易化”,以做好新基建和构建优质生产生活载体等模式实现“主动乡村化”的“三化”路径促进乡村长效振兴。相关案例获得2021年教育部精准帮扶十大典型项目,推动茂名市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新乡村示范市”,“农房改造型光伏阳光亭”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多地投入应用,在广州花都构建智慧绿色“碳谷小镇”和全球第一个一线城市渔光互补项目。同年,研究论文《“碳中和新乡村”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初探》被收录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文集(2021)》。2022年,以项目《构建“碳中和新乡村”,共育生态资源资产化的“绿金山”》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金奖。
同时,通过数智赋能——构建乡村资源数据库,为乡村振兴发展与建设实施提供决策辅助、为数据开放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技术支撑、为乡村资源和社会资本对接提供交互平台。2021年,在高州市研发构建了全国第一个“乡村资源数据库”。
近年来,以县(区)为单元,进一步构建地区乡村振兴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包括:“摸资源——定目标——搭平台——谋资金——编规划——做设计——落项目——树品牌——共运营”。通过摸清全域乡村资源数据、搭建多方主体联动平台、谋划多元资金盘子、编制规划引领成果、做实乡村设计产业体系、落定时序明确的项目清单、树立乡村产品地方(地标)品牌及商业品牌、共同开展多样化运营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与碳中和战略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强村富民和共同富裕。目前已在全国多地进行探索实践。
工作经历
1993.7-1997.9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系(现华中科技大学) 助 教
2000.1-2003.12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工程师
2003.12-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教 师
教育经历
1989.9-1993.7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系 本 科
1997.7-2000.1 同济大学规划专业 研究生
2009.9-2015.1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学专业 博 士
获奖、荣誉称号
[1]2022年12月,获得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乡村振兴行动奖”;
[2]2022年11月,指导学生作品《构建“碳中和新乡村”,共育生态资源资产化的“绿金山”》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金奖;
[3]2022年8月,作品《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镇域乡村振兴规划》获得2022年广东省优秀镇域乡村振兴规划一等奖;
[4]2021年12月,论文《“碳中和新乡村”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初探》获得2021年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征文活动优秀论文奖,被收录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文集(2021)》;
[5]2021年9月,作品《首创“碳中和新乡村”构建生态资源资产化乡村绿色发展新模式》,获评第六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十大典型项目;
[6]2020年7月,作品《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及省定贫困村编制指引研究》,获得2019 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7]2020年7月,作品《翁源县 52 个示范村(省定贫困村)村庄整治创建规划》,获得2019 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8]2020年7月,作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传统村落优化提升规划》,获得2019 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三等奖;
[9]2020年1月,作品《德阳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暨核心地带城巿设计(第一阶段)》,获得2019年度广州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10]2020年1月,作品《广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年)》,获得2019年度广州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11]2020年1月,作品《广州市乡野型特色小镇设施配建指引》,获得2019年度广州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12]2019年12月,指导学生参加2019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竞赛,作品《共缔造·兴冲下》获得一等奖及最佳研究奖;
[13]2019年10月,指导学生作品《城乡破壁者——乡村振兴集成运营服务》参加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银奖;
[14]2019年5月,作为华南理工大学乡建扶贫志愿者服务队指导老师,团队获得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15]2018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铜奖;
[16]2018年11月,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
[17]2018年3月,作品《广州从化区古田村特色美丽乡村建设》,获得2017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18]2018年3月,作品《广州增城区乡村发展建设模式策略及模式研究》,获得2017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19]2018年3月,指导学生获得“美丽乡村·幸福蓝图”——“碧桂园杯”南粤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大赛特等奖;
[20]2017年9月,作品《广西省玉林市安居房“BIM+装配式”技术应用》,获得第三届“科创杯”中国BIM技术交流暨优秀案例作品展示会大赛优秀奖;
[21]2016年12月,作品《广州村庄地区综合发展规划》,获得2015年度全国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2]2016年1月,作品《广州村庄地区综合发展规划》,获得2015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
设计一等奖;
[23]2016年1月,作品《广州增城区正果镇规划》,获得2015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随机三等奖”;
[24]2015年11月,作品《适应珠三角新时期发展需求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获得2015第二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一届田园建筑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5]2015年11月,作品《大城市周边旅游镇规划方法研究——以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为例》,获得2015第二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一届田园建筑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6]2015年9月,作品《德阳市慢行交通与绿道网总体规划》,获得2015年度广州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27]2015年9月,作品德阳市概念规划和新区城市设计综合方案》,获得2015年度广州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28]2014年12月,作品《增城市派潭镇建设“岭南新人居”规划》,获得2013年度全国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9]2014年12月,作品《广东省增城市派潭镇建设“岭南新人居实践区”规划》,获得2013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30]2014年12月,作品《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会同社区幸福村居建设规划》,获得珠海市2014年度优秀幸福村居建设规划成果。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委员会主席
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乡村规划研中心华南分中心主任
农村教育发展中心乡村振兴教育办公室专家委员会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
高校“城乡规划帮扶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城乡发展研究、乡村振兴整体解决方案、碳中和新乡村、数字乡村、乡村规划与乡村设计
科研项目
编制了3000个以上村镇规划,主持及参与国家、省级科研课题近50项,其中:受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委托,主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及“镇规划”试点研究,“推进全县域设计下乡机制研究”等课题;受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等单位委托,主持编制多项省市级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共同缔造指引》等重点课题。共获国家、省市级科研和工程奖50项以上,其中:《增城市派潭镇建设“岭南新人居实践区”规划》、《广州村庄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分别获2013、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从化区古田村特色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广东省村庄规划及省定贫困村编制指引》分别获2017、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镇域乡村振兴规划》获得2022年广东省优秀镇域乡村振兴规划一等奖。
发表论文
[1]叶红.构建乡村振兴整体解决方案[J].小康,2022(11):6.
[2]李淑桃,叶红.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以翁源县青云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2,40(03):53-59+98.
[3]叶红,程露,何嘉琪,党政,曹江,谭春鸿.“碳中和-新乡村”视角下广东乡村分布式光伏构建模式探索[J].南方建筑,2021(04):74-81.
[4]叶红,唐双,彭月洋,陈可,李贝宁.城乡等值: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新路径[J].城市规划学刊,2021(03):44-49.DOI:10.16361/j.upf.202103007.
[5]阮宇超,叶红,陈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镇村联动”建设探索——以广东省增城区派潭镇实践为例[J].中国西部,2020(03):31-36.
[6]叶红,陈可.设计下乡,重塑粤北乡村的仙气、泥土气[J].人类居住,2020(02):16-19.
[7]阮宇超,叶红.浅析土地价值捕获理念及其机制构建[J].价值工程,2020,39(11):19-21.DOI:10.14018/j.cnki.cn13-1085/n.2020.11.009.
[8]覃志凝,叶红.TOD模式下东京城市综合体开发策略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3):24-26.DOI:10.13655/j.cnki.ibci.2020.03.012.
[9]叶红,魏立华,阮宇超,覃志凝,陈可.湾区乡村角色地位与突围策略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9(05):16-21.
[10]唐嘉莲,叶红.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下村落公共空间分析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9:41-57.DOI:10.26914/c.cnkihy.2019.027908.
[11]叶红,陈可,李贝宁.广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J].南方建筑,2019(02):87-92.
[12]李淑桃,叶红. 行动规划理念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揭阳市惠来县孔美村村庄规划实践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8:868-877.
[13]张晓,叶红. 广东省农房风貌管理研究——以惠州市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规划实施与管理).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规划实施与管理),2018:534-542.
[14]李淑桃,叶红.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镇村联动规划初探——以韶关市武江区江湾镇镇村联动试点规划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2018:91-101.DOI:10.26914/c.cnkihy.2018.014001.
[15]朱蕾,叶红.自行车如何真正回归城市?——共享单车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J].中国西部,2018(01):118-124.
[16]张晓,陈淑菡,叶红.广州市北京路空间感知差异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01):27-28+31.
[17]陈淑菡,张晓,叶红. 重庆部分地区农村危旧房改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重庆市十三五农村危房改造入户调研[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7:166-174.
[18]叶凯,张晓,叶红. 广东省惠州市村庄规划编制与管理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7:956-965.
[19]李淑桃,叶红. 特色小镇微改造实践——以广州市花山小镇(洛场村)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2017:160-173.DOI:10.26914/c.cnkihy.2017.009740.
[20]陈淑菡,叶凯,叶红. 面向实施的村庄规划编制探索——基于《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的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2016:565-573.
[21]叶凯,张晓,叶红. 开发权博弈视角下的农村住房管理思考——以广东惠州市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规划实施与管理).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规划实施与管理),2016:529-538.
[22]叶红,李贝宁.群落化视角下的珠三角地区乡村群规划[J].上海城市规划,2016(04):22-28.
[23]叶红,陈可.适应新时期珠三角发展需求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J].新建筑,2016(04):28-32.
[24]张尚武,李京生,郭继青,叶红,何兵,杨军,朱伟,王竹,陈雯,施通才,杨贵庆,栾峰.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J].城市规划,2014,38(11):23-28.
[25]贺雪峰,杨贵庆,李京生,栾峰,叶红,王竹,何兵,陈雯,郭继青,施通才,付海涛,朱伟.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论坛[J].小城镇建设,2014(10):36-39.
[26]蔡瀛,叶红.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基于《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的思考[J].南方建筑,2014(02):4-8.
[27]叶红,李贝宁.县(区)统筹框架下村庄布点规划的方法创新——以2013年增城市村庄布点规划为例[J].南方建筑,2014(02):55-60.
[28]叶红,郑书剑,罗异铿. “开放协同”的村庄规划方法探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城市时代,2013:227-237.
[29]李小云,叶红.城乡空间融合视野下的城市区域绿地景观形象塑造——以广州花都区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02):217-220.
[30]李小云,叶红.基于策划理念的城市多维绿地景观形象塑造——以广州花都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01):85-87.DOI:10.16202/j.cnki.tnrs.2012.01.032.
[31]叶红,李贝宁,朱明.城市规划主导的城市形象构建方法探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J].规划师,2011,27(09):58-64.
[32]叶红,郑书剑.基于制度创新的城边村土地规划与开发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龙美村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1,26(04):91-97.
[33]叶红,郑书剑,邓毛颖.经济转型小城镇“规划区”结构优化研究——以广州市增城派潭镇总体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11,35(07):49-53.
[34]叶红,郑书剑.探究型非法定的城市形象规划编制管理探讨——以广州市花都区城市形象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0,26(10):90-96.
[35]叶红,郑书剑.华南理工大学与哈佛在中国农村的对话——一次有价值的联合规划教学[J].南方建筑,2010(01):26-29.
[36]叶红,李贝宁.这一场温暖的全覆盖式村庄规划——浅议广州市2007~2009年村庄规划[J].南方建筑,2009(04):58-63.
[37]苏彦,叶红.新时期小城镇产业联动发展思路及规划探究——以德阳广汉市西高镇为例[J].价值工程,2017,36(04):1-5.DOI:10.14018/j.cnki.cn13-1085/n.2017.04.002.
[38]叶红,李贝宁,陈烙文,等. 基于城乡统筹的村庄“减量规划”——以增城市村庄布点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14(z1):79-84.
[39]区锐威,叶红. 乡村规划地域性特征需求差异--以云南云县慢赖村、粤北翁源县青云村为例[C].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19:1-11.
出版专著和教材
广州村庄规实践---《转型发展协同规划》
科研创新
1.《一种用于农房屋顶的光伏阳光亭》专利号:ZL202120222778.2 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时间:2021-10-22 排名:第一
2.《光伏阳光亭(农房改造型光伏阳光亭)》 专利号:ZL202030807781.1 类型:外观设计专利 授权时间:2021-05-25 排名:第一
教学活动
(1)长期教授城市社会学、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城市设计三)、毕业设计等本科课程;开设了“乡村规划与乡村设计”的研究生课程,完善了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的教学体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与学生合作交流,教学效果优良,指导学生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竞赛金奖。其中包括2019年12月,指导学生参加2019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竞赛,作品《共缔造·兴冲下》获得一等奖及最佳研究奖。
(2)组织学院师生志愿者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以及“三师下乡”(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志愿行动,多年来持续深入广东、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的贫困村,坚持做有用的规划设计,实现在地全过程的跟踪服务,其间为我校云南云县和广东孔美村获得“教育部十大扶贫项目”作出了直接的积极有用的贡献,2021年,以“首创‘碳中和新乡村’ 构建生态资源资产化乡村绿色发展新模式”,获得教育部高校帮扶乡村振兴十大典型项目。志愿服务连续多年获省市级奖励达10项以上,其中,惠来县孔美村实践获得由团省委、省农业农村厅等八家省级职能部门联合举办的2017年南粤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大赛特等奖(全省唯一高校单位获此奖项)。作为带队教师,带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乡建扶贫志愿者服务队,荣获2019年第二十一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在华南理工大学“招商蛇口·青春华章”——2018年优秀大学生年度颁奖盛典获评“华工榜样”称号等荣誉。
(3)指导建筑学院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工作,专注为政府干部、村干部、村民、乡村工匠提供培训服务,提升乡村建设管理队伍水平,以教育兴农带动产业兴农。已初步实现年培训超过10000人次,并举办了8期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其中,广东(翁源)乡村振兴培训学院被授予全省首批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培训基地、全省首批设计下乡和美丽乡村共同缔造实训基地。其中2022年指导学生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全国金奖;2019年,指导学生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之旅赛道全国银奖。2019年12月,成功组织了“全国乡村规划与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在韶关武江冲下村(龙归粮仓改建的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召开,实现“乡村的事情在乡村做”,影响力巨大。
指导学生情况
城乡规划与设计研究生培养,注重产学研的相互结合,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尤其是在城乡发展研究、乡村振兴整体解决方案、碳中和新乡村、数字乡村、乡村规划与乡村设计等方面,指导学生在田野调查、规划研究、建设实践以及立法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与实践。
我的团队
致力于城乡规划研究、教学和实践近30年。自2005年以来,扎根乡野,系统开展“乡村政策研究-乡村资源评估建库-村镇规划与设计-乡村一体化建设-社区治理与培训-产业导入与运营-乡村生态文明和新能源建设-品牌策划”全产业链、乡村振兴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联动多领域研究机构和企业,积极推动“碳中和新乡村”和“数字乡村”等国家战略新模式,实现了乡建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理论、模式和实践创新。同时,牵头与各地政府、高校智库、公益组织、运营企业等展开了长期深度的合作,取得了具有全国全省示范价值的学术及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