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25年2月28日
姓 名 姜洪庆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7年9月 籍贯 湖南株洲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正高级工程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工作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邮政编码 510641
通讯地址 五山路华南理工大学校内
单位电话
个人简介
姜洪庆〈1967-〉 工学博士,工程博导,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何镜堂建筑创作研究院;在空间理论与空间规划、城乡发展与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以及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区等方向或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出版了跨学科专著《旋回:空间哲学及其规划实践》,创建了基于气候、地缘、人文与城镇等相互关联的空间理论体系;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重大工程规划或研究项目;是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何镜堂建筑理论与创作实践教师团队)成员;是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第一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两观三性”建筑创新实践与研究团队)成员。
工作经历
2010-11 至 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4-01 至 2010-11,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992-07 至 2004-01,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教育经历
2002-09 至 2008-07,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博士
2000-10 至 2001-10, 法国巴黎-塞纳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 博士预科
1989-09 至 1992-07,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风景园林, 硕士
1985-09 至 1989-07,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城市规划, 学士
获奖、荣誉称号
1. 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2.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3. 主持或主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重大工程规划,其中包括四川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规划(1990年)、广州华峰山风景旅游渡假区规划(1995年)、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云南丽江城市(世界文化遗产)概念规划(2002年)、广东省区域绿地规划研究(2003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2004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国家公祭)周边地区城市设计(2014年)、中国(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2017年)、启动区(2018年)城市设计、中国(海南)自由贸易区海口江东新区概念规划(2018年)、启动区(2019年)城市设计、北京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复兴门至建国门段)公共空间整体城市设计及重要节点整体营造(2020年)等项目,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与优秀规划设计奖项二十余次。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广东省学习型组织研究会会长。
研究领域
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区、城乡发展、城市更新、健康〈养老〉产业等领域
科研项目
1.基于主动健康与科技应对的多模态精准适老化社区研
2. 养老产业移动生态研究
3. 既有城市住区规划与美化更新、停车设施与浅层地下空间升级改造技术研究
4. 城市新区水环境系统与规划设计优化技术
5. 基于区域治理视角下的环珠江口湾区城市群空间演进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6. 粤港澳大湾区乡镇养老支持体系研究
7. 城市新区营造逻辑与城市设计的价值取向
8. 珠江三角洲地区适应台风气候的城市形态设计策略研究
9. 既有城市住区美化更新技术研究
发表论文
1.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的价值设计——以东阳市总体城市设计整合提升为例
2. 社区空间中心与适老化公服设施关联特征研究
3. 社区生活圈公服设施与空间中心的关联性研究
4. 基于高质量需求的生活圈步行空间适老化研究
5. 寻味顺德视角下本土特色餐饮分布特征研究——以大良街道为例
6. 适应台风的城市导风廊道塑造——以珠海市为例
7. 快速发展地区县级行政中心选址研究——以惠东县为例
8. 基于非传染性肺病患者分布的健康社区设计探索
9. 轨道站点地区节点场所协调性评价及优化研究——以武汉市2号线商业中心型站点为例
10.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城市韧性建设
11. 面向绿色化改造的历史民居建筑三维重构方法
12. 基于空间量化的大埔县城风环境优化研究
13. 存量空间适老化改造潜力评估与更新引导研究
14. 基于“两观三性”理论的广州既有住区风貌提升思考
15. 基于韧性城市理论的公共卫生系统韧性评价研究
16. 基于“资产为本”理念的社会力量介入城市既有住区微改造模式探索
17. 广州市越秀区既有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评价研究
18. 邮轮港口的自然选址条件研究
19. 基于多源数据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估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
20. 新区的营造逻辑与城市设计的价值取向
出版专著和教材
专著 “旋回:空间哲学及其规划实践”,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科研创新
1. 既有城市住区美化更新模拟工具软件,软件著作权
2. 基于数据分析的养老服务机构配置优化方法及系统,专利
教学活动
完成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教学,其中本科课程年均讲授实际学时数140.00学时,研究生课程年均讲授实际学时数65.28学时。
指导学生情况
完成了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执笔完成多项技术规程、技术导则及软件著作;在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曾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与优秀规划设计奖项;曾获得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等;指导学生获得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实践优秀研究生称号。
我的团队
是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何镜堂建筑理论与创作实践教师团队);是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第一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两观三性”建筑创新实践与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