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25年3月4日
姓 名 焦磊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4年1月 籍贯 山东日照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教育学博士
技术职称 研究员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jiaolei@scut.edu.cn
工作单位 高等教育研究所 邮政编码 510641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
单位电话
个人简介
焦磊,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曾赴马耳他大学、澳门理工学院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担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东省“十四五”哲社项目等评审专家,现为广东高教学会理事、广东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高教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教育督导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文化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治理与政策、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粤港澳高等教育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世界比较高等教育等,主讲《教育政策学》、《教育社会学》、《比较高等教育》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主持部省级等纵向项目30余项,主持委托项目3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广东省教育厅重大咨询决策项目、全国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重点项目等多项,参与澳门基金会资助课题“澳门现代高等教育”丛书的编写,参与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开放性战略的实施成效和问题研究报告”的撰写;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著作5部。在《中国高教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等期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被教育部社科司等部门采纳或获重要批示。
获奖、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广东省社会科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获江苏教育报刊总社“2022年中青年优秀论文奖”
2023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广东高教学会理事、广东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高教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督导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文化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治理与政策、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粤港澳高等教育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世界比较高等教育等。
科研项目
部分代表性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23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18年度教育学项目“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样态的创新路径及运行机制研究”;
主持2023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主持202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拔尖青年人才培育重点项目;
主持2021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
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2015年度课题“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拔尖研究生培养的组织模式与机制研究”;
主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8年度项目“战略联盟视阈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发展策略研究”;
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5年度课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外部利益相关者信息反馈机制构建研究”;
主持广州市社科联2017年度项目“广州创建创业型城市的策略研究”;
主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7年面上项目“利益相关者导向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绩效评价机制构建研究”;
主持2015年度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英美发达国家跨学科培养拔尖研究生的经验借鉴研究”;
主持2014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粤港澳高等教育国际化联动机制研究”;
主持广东省社科联2013年度项目“粤港澳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主持2019年澳门高等教育人员交流协进会委托项目“不同湾区及区域高等教育协作互动机制的比较研究”;
主持2019年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委托项目“澳门回归后的文化教育程度-高等教育部分”(澳门回归廿年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发表论文
部分代表性研究成果:
《扭转高等教育符号消费倾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2-14,;
《美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的模式、机制及其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年第9期,中文核心;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意涵、态势与建设方略》,《高校教育管理》,2020年第4期,CSSCI;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吸纳外部关键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机制研究》,《高教探索》,2019年第11期,CSSCI;
《一流本科教育需规治“学术漂移”倾向》,《中国教育报》,2019-11-18;
《从“结构”到“准则”:研究型大学跨学科转向的组织行为学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CSSCI;
《以改革创新试验区驱动湾区高等教育深度合作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5-15;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建制基础及样态创新》,《中国高教研究》, 2019年第1期,CSSCI;
《国外知名大学跨学科建制趋势探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独立作者,CSSCI;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战略联盟构建策略研究》,《高教探索》,2018年第8期,独立作者,CSSCI;
《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专业实践绩效管理机制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年第5期,第一作者,CSSCI;
《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进路》,《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年第4期,独立作者,中文核心;
《美国大学STEM领域博士生跨学科“规训”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第一作者,CSSCI;
《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跨学科研究生的动因、路径及模式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独立作者,CSSCI;
《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路径研究--基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的思考》,《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年第3期,独立作者,CSSCI;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发展的动因、困境及策略探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第一作者,CSSCI;
《美国院校研究的生成与组织建制》,《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年第6期,独立作者,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
《知名大学如何培养跨学科拔尖博士》,《光明日报》,2016-08-16,独立作者;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切合社会所需吗?——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年第5期,独立作者,CSSCI;
《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基地发展的困境与策略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CSSCI扩展版;
《美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与机制探究》,《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10期,第一作者,CSSCI;
《澳门高等教育社会适应机制探究》,《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年第3期,独立作者,CSSCI扩展版;
《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探究》,《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11期,第一作者,CSSCI;
《香港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及质素保证探微》,《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年第2期,独立作者,CSSCI扩展版;
《高等教育的符号消费倾向及其省思》,《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1期,独立作者,CSSCI;
《微型国家与地区高等教育管治体系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11期,第二作者,CSSCI;
《香港“差别有序”高等教育系统结构探析》,《江苏高教》,2013年第6期,独立作者,CSSCI;
《博洛尼亚进程下马耳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探析》,《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第一作者,CSSCI。
出版专著和教材
出版专著:
1.《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样态创新路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5月;
2.《微型社会高等教育追求卓越之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
参编著作:
1.《澳门现代高等教育的发轫》,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
2.《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1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3.《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9》,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4.《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5.《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7》,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教学活动
主讲《教育社会学》《教育政策学》《比较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