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25年3月17日
姓 名 唐语谦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9年10月 籍贯 湖南长沙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系副主任 Email yqtang@scut.edu.cn
工作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0
通讯地址 广州市五山路381号
单位电话 13902216986
个人简介
唐语谦,女,副教授,硕导。2008年9月起在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
自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一直从事生物催化与生物发酵方面的研究,在微生物代谢调控、合成生物学等方面有较深厚的研究积累,于国际上率先报道了近平滑假丝酵母全细胞催化玉米赤霉烯酮糖苷化反应的机理。申请人在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任务)、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中央高校重点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等多项资助下,利用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等前沿生物技术开展食品中相关内容的研究,在生物催化霉菌毒素(DON、ZEN、AFB1)降解、天然活性小分子物质(NMN、aKG等)的生物合成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监控、微生物代谢工程等方面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于Food Control、Applied Microbiological Technology、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Toxins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重要论文30余篇,其中被 SCI/EI 收录2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16项(排名第一),已获授权11项。在教学方面:主持获评2021年广东省高校一流本科课程1门,次年入选超星“示范教学包”,2021年加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主持获评校级思政示范主干课程1门。获2019年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2020年华南理工大学省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突出贡献奖等;主持省教改2项、校级产学研2项、校教改2项等。
工作经历
2008年7月至今,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加入“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兴华人才团队,该团队连续多次考核优秀。
教育经历
1)2004/09-2008/06,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发酵工程专业,博士,导师:梁世中教授,林影教授。
2)2001/09-2004/06,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专业,硕士,导师:梁世中教授。
3)1997/09-2001/06,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EI刊源、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食品科技》特邀审稿人。
研究领域
利用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等前沿生物技术开展食品中相关内容的研究,主要从事:
(1)有益、有害物质的监测、分析及控制,例如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生物降解及应用;
(2)以合成生物学手段实现生物活性小分子物质(NMN、aKG等)、重要功能蛋白质(酶)的微生物生产;
(3)大健康领域生物活性肽的功能及构效分析。
科研项目
项目申请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发展专项、广州市科技攻关、中央高校重点及面上等多个项目。
[1]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 2021B0707010002, 基于表型调控定向育种与纳米/微米化深加工的河源特色农业产业研究与示范, 2021-07至 2024-07, 700万元, 个人到校100万元,在研, 参与。
[2]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2020A1515010662, 基于微生物精准降解的岭南气候下谷物中DON毒素的绿色脱除研究, 2019-10 至 2022-09, 10万元, 在研, 主持。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2018YFC1602106,保健食品生产加工过程风险评价技术,2018/12—2021/12,150万元,结题,主持。
[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A010107004,微生态降解真菌F-2毒素关键技术及制剂研究,2015/09-2018/12,30万元,结题,主持。
[5]国基自然科学基金,31201330,食物中霉菌毒素zearalenone生物降解途径研究,2012/10-2015/09,23万元,结题,主持。
[6]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1300000202,玉米霉菌毒素ZEN微生态降解关键技术及制剂研究,2013/03-2016/02,20万元,结题,主持。
[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本业务面上项目,D2171300,玉米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好氧绿色降解,8万,结题,主持。
[8] 企业服务项目,F3170910,不动杆菌的ZEN毒素降解酶Oxa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80万元,在研,主持。
[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2013ZZ0077,镰刀霉菌F-2毒素微生态降解机理及制剂研究,20万元,结题,主持。
[10]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重点项目,2012CXZD0009,玉米中ZEA毒素的生物降解关键技术研究,30万元,结题,参与。
[11]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2009CB118601,转基因育种技术控制春玉米籽粒中镰刀菌毒素含量的研究,15万元,结题,参与。
[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0172110021,假丝酵母高效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关键功能基因研究,10万元,结题,参与。
发表论文
[1] Yuqun Zhou, Jiguo Yang, Yuanshan Yu and Yuqian Tang (Corresponding author),A novel glycosyltransferase from Bacillus subtilis achieves zearalenone detoxification by diglycosylation modification, Food &Function, 2024, 15: 6042-6053. (SCI 1区)
[2] Yuqian Tang (Corresponding author), Dingna Xiao, Chendi Liu, Two-Step epimerization of DON by quinone-dependent dehydrogenase and Candida parapsilosis ACCC 20221, Toxins, 2023,286(15).  (SCI 1区)
[3] Yuqun Zhou, An Wang, Qingzi Yu, Yuqian Tang (Corresponding author), Yuanshan Yu, Induced expression of the Acinetobacter sp. Oxa gene in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nd its increased ZEN degradation stability by immobilization, Toxins, 2023, 387(15).  (SCI 1区)
[4] Yaoyin Pan, Chendi Liu, Jiguo Yang, Yuqian Tang (Corresponding author). Conversion of zearalenone to β-zearalenol and zearalenone-14,16-diglucoside by Candida parapsilosis ATCC 7330. Food Control, 2022, 131:108429. (SCI 1区)
[5] Yuqian Tang, Chendi Liu, Jiguo Yang, Xian Peng. A novel enzyme synthesized by Acinetobacter sp. SM04 is responsible for zearalenone biodegradation.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22, 2(86): 209-216.  (SCI 3区)
[6] Yuqian Tang, Junmei Xiao, Yi Chen, et al. Secretory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eroxiredoxin for zearalenone detoxifica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2013, 168:6-11.  (SCI 4区)
[7]Ren Y, Wu H, Lai F, Yang M, Li X, Tang Y (Corresponding author).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anticoagulant peptide from enzymatic hydrolysates of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protein.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4, 64:931-938. (SCI 1区)
[8]Tang Y, Xiao J, Chen Y, Yu Y, Wu H*.  Secretory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eroxiredoxin for zearalenone detoxifica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2013, 168 :6-11. (SCI 3区)
[9]Yu Y, Qiu L, Wu H, Tang Y (Corresponding author), Lai F. Oxidation of zearalenone by extracellular enzymes from Acinetobacter sp. SM04 into smaller estrogenic products.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Biotechnology, 2011. (SCI 4区)
[10]Yuqian Tang, Shuangyan Han, Ying Lin (Corresponding author), et al. Construction of cell surface-engineered yeasts displaying antigen to detect antibodies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yeast-ELISA.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8, 79:1019–1026. (SCI 1区)
出版专著和教材
参与编著《食品添加剂原理与应用》,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
科研创新
获得授权的排名第一国家发明专利:
[1]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多聚磷酸酶Bs-PPK 及应用,2025.2.10,中国,ZL202411691513.1。
[2]一种香菇柄蛋白源DPP-IV和ACE双重抑制肽EW-5及其应用,2024.12.6,中国,ZL 2024 1 0961357.X。
[3]一种香菇柄蛋白源DPP-IV和ACE双重抑制肽LP-6及其应用,2024.11.15,中国,ZL 2024 1 0961358.4。
[4]一种烟酰胺核苷激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23.8.4,中国,ZL 2022 1 1580368.0。
[5]一株呕吐毒素降解菌及其应用,2020.2.18,中国,ZL201710522809.4。
[6]一种利用水蓼促进酿酒酵母分泌表达人 β 防御素 3 的方法,2017.4.5,中国,ZL201410231528.X。
[7]一种可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非过氧化物酶酶组分的分离方法,2016.1.6,中国,ZL2014100478668。
[8]不动杆菌的ZEN毒素降解酶Oxa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5.9.16,中国,ZL201410047870.4。
[9] 一种毕赤酵母重组菌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及高密度发酵方法(ZL201310357119X),授权日:2015.7.1。
[10]利用重组过氧化物酶A4-Prx脱毒玉米酒糟生产饲料的方法(ZL201210152168.5),授权日:2013.6.12。
教学活动
1)主讲本科生必修课程《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导论》、《食品免疫学》等,评教分数均在4.6以上。
2)指导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学生研究计划项目SRP、百步梯攀登项目等多项,获得良好成果。
我的团队
本人隶属于“食品安全与控制”兴华人才工程团队,该团队为工科类教学科研型,由吴晖教授领衔,围绕食品安全与控制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汇聚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的优秀人才队伍。研究团队以支撑和推动华南地区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以及天然产物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针对食品安全包括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检测与控制、新型绿色生物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团队现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特别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指委员2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分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常务理事1人及国家质检总局WTO/TBT通报评议组成员1人等。近五年来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改委资助项目等国家级研发项目10余项,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多件,已转让专利10余项,并已产生一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