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年9月30日
|
姓 名
|
王成芳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8年12月
|
籍贯
|
湖北荆州
|
民 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中国共产党党员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工学博士
|
技术职称
|
副教授
|
导师类别
|
硕导
|
行政职务
|
|
Email
|
cfwang@scut.edu.cn
|
工作单位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
邮政编码
|
|
通讯地址
|
|
单位电话
|
|
|
个人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
工作经历
2003.07-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助教(2003-2006)/讲师(2006-2012)/副教授(2012-)
2014.08-2015.1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IURD(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教育经历
2008.09-2013.12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方向)
2000.09-2003.06 武汉大学/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
1996.09-2000.06 武汉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本科
获奖、荣誉称号
-多次校级教学优秀奖、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多次评委优秀班主任
-2012年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校级培养对象
-2013年度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优秀教研论文
-2014年度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实验教学创新奖
-201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奖二等奖
-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021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2019年、2023年分别指导本科生团队荣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广东省特等奖,2023年10月荣获全国“挑战杯”主赛道特等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专家委专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南方建筑》、《西部人居环境学刊》等期刊审稿人
研究领域
城市保护与更新、土地利用与交通整合、GIS与大数据应用、可持续城市设计等
科研项目
1.主要承担的纵向课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8217):基于多源数据的轨交站点对旧城更新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2021.1-2024.12,主持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A1515011998):基于多源数据的城际轨道站点地区发展潜力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2024-2026,主持
-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021KA13):亚热带气候适应性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营建研究,2021-2023,核心参与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A030313417):地铁站点对旧城空间再开发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以广州为例,2018-2020,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51208203):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站点用地优化机理与规划调控研究,2012-2014,主持
-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51761135025):城市韧性演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管治、空间策略与景观格局研究,已结题,核心参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233):基于城市设计的珠江三角洲湾区城市适应性转型研究,已结题,核心参与
主持完成中央高校业务费资助项目2项,国重自主课题2项,作为核心参与人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2018年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
2. 近年来,作为负责人或核心参与人承担多项横向课题,包括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TOD模式下轨道交通站区产城协同发展研究、深井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实施方案、广州火车站-瑶台片区控规优化及专项规划、传统风貌道路名录推荐申报及保护规划编制、广州站地区综合提升规划(荣获2021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广州太古汇社区影响评估、湾区创新生态宜居城南大干线西片区旧城更新与城市设计、广州市旧城镇改造专项规划、广州历史城区空间形态与控制引导(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规划审查服务、广州记忆分项专题建设及维护、北海大健康生态新区概念规划、漱珠涌-海幢寺街区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白云西部科技走廊总体城市设计、广州南站地区实施机制研究咨询、番禺城乡规划检讨等。
3. 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在《城市规划学刊》、《现代城市研究》、《规划师》、《南方建筑》等重要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4. 参编《TOD一体化理念下的城市更新规划导则》团体标准、合作申请多项专利和软著权等。
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的部分论文:
[1] 广州主城区轨交站域活力时空分异与分类优化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24,22(06):61-65.
[2] (2024). Integrated impact of urban mixed land use on TOD ridership: A multi-radius compar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 17(1), 457–481.
[3] “节点-场所”模型发展脉络解析与国内外应用述评[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4,46(01):155-164.DOI:10.16668/j.cnki.issn.1003-1421.2024.01.21. (2023.12网络先发)
[4] 主客共享理念下传统村落公服设施优化探索——以广州黄埔深井村为例[J].南方建筑,2024,(02):64-71.
[5] 全天候的活力:《清明上河图》中的街道与时代风俗[J]// 班门·街道[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2024.3
[6] 城市活力研究进展:尺度、测度与机制[J].新建筑, 2023,(06): 10-14.
[7] POI业态变化视角下轨道沿线用地优化策略思考——以广州地铁六号线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3,55(06):840-848.
[8] 基于复杂网络的社区供应保障韧性评估方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3,25(12):2303-2314.(2012.10网络先发)
[9] 大城市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防灾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日本东京为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23,25(04):63-73.
[10] 宋朝街坊制对现代商业街道适应性管理的启示:基于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J].上海城市规划,2022(01):120-126.
[11] “自下而上”旧城更新模式与实施机制探讨——基于香港三个案例思考的借鉴[J].华中建筑,2022,40(04):104-108.
[12] 徽州传统村落防洪减灾措施之启鉴[J].建筑与文化,2022(05):219-221.
[13] 多源数据支持下广佛边界地区“三生空间”时空分异特征研究——以“白云——南海”试验区为例[J].华中建筑,2022,40(06):119-125
[14] 多源数据下广州都市农业时空特征解析与思考[J].地理信息世界,2021,28(06):79-83+90.
[15] 地铁站与历史文化保护互馈影响——以广州历史城区为例[J].中国名城,2021,35(08):74-81.
[16] 基于“节点—场所”的旧城地铁站点空间耦合模型与实证研究——以广州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1(07):80-87+111.
[17] “图叠”与空间句法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中的应用——以河源市太平历史街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06):246-249.
[18] 不同更新模式下的传统商业街更新对比研究——以前门地区两条典型商业街为例[J].住区,2021(01):18-26.
[19] 时空整合视角下水路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以广州为例[J].南方建筑,2021(03):114-121. (2020.10网络首发)
[20] 文化认同理论下非遗传承型传统村落更新探索——以北京琉璃渠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0, v.38;No.377(10):16-23.
[21]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GIS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20, v.29;No.150(05):92-98.
[22] 粤港澳大湾区格局下广佛同城交通发展的再审视——基于GIS 和大数据分析视角[J]. 南方建筑,2019(6):59-66.
[23] 基于“节点—场所”特性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J].规划师,2014,30(10):30-34.
[24] 以轨道站点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开发策略探讨[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4,10,(S1):1526-1530+1601.
[25] 多维度视角下城市轨道站区空间特征实证剖析——以广州市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6):89-98.
[26] 基于环境意象的村庄规划设计方法探讨——以广州市南沙街东片村庄规划为例[J]. 规划师. 2013,29,(07):56-61.
[27] 城市空间格局与轨道交通互动发展的探讨——以广州为例[J]. 南方建筑. 2013,(02):62-66.
[28] TOD策略在中国城市的引介历程[J]. 华中建筑. 2012,(05):9-12.
[29] 基于GIS和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方法研究——以江门市历史街区为例[J]. 热带地理,2012,02:154-159.(2023入选中国知网高PCSI论文、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
[30] 城市规划专业GIS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12,02:110-114
出版专著和教材
王成芳著,基于多维度视角下城市轨道站区用地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为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15.5
科研创新
-黄铎; 王成芳; 皮斯远; 吴宗泽; 黄晓敏; 王少华; 艾华; 城市建设开发数据抓取与建库软件系统V1.0, 2016SR366916,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 2016-12-12. (软件著作权)
-黄铎; 王成芳; 皮斯远; 黄晓敏; 自然语言地址空间坐标解析软件系统[简称:地址空间坐标解析软件]V1.0, 2018SR128862,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 2018-2-27. (软件著作权)
-林志航; 叶朕源; 王成芳; 庄筠; 蔡云龙; 秦鹏; 谭濯; 岑晓璇; 顾嘉欣;黄一杰; 余曼玲; 一种海量交通点数据的整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和介质, 2019-4-17, 中国 , CN201910310507.X. (专利)
-顾嘉欣; 庄筠; 王成芳; 林志航; 黄一杰; 王俊超; 岑晓璇; 林建辉; 一种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度量方法, 2019-4-18, 2中国, CN201910315068.1. (专利)
-黄铎; 赵立华; 皮思远; 方小山; 王成芳; 金蓉; 一种城市互联网开放数据获取处理分析方法, 2018-1-2, 中国, CN201810001833.8. (专利)
教学活动
本科课程:
-大三 理论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独立承担)
理论课《城市设计概论》(合作承担)
-大四 设计课《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大五 毕业设计
研究生课程:
-《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
-《城市更新与保护》
指导学生情况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专指委作业竞赛多次获奖
-2016年第2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9年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省特等奖)
-2023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全国特等奖)
-连续多年指导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研究计划(SRP)”项目、多次指导全国大学生创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