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8年9月4日
个人简介
本人从事眼科临床,科研,教学,防盲治盲工作近15 年。主要专业方向为白内障青光眼眼前节疾病。擅长白内障青光眼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2002 年硕士毕业于暨南大学医学院眼科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白内障的基础与临床,近10 年主要从事白内障的临床研究。擅长各类复杂白内障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屈光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近10 余年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白内障专业论文近20 篇,参编白内障专著一本,累计完成白内障手术万余例。研究成果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会议交流,近年来参与白内障基础研究,并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完成白内障表观遗传学研究一项。研究成果《MicroRNA-34a promotes apoptosis of 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through down-regulation of Bcl-2 and SIRT》 被2016 年美国ARVO 年会收录,并在会议期间进行学术交流,收到同行一致好评和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发表。研究结果对于寻找白内障药物治疗手段提供研究基础。
2010 年-2013 年全脱产攻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专业型博士。2013 年10 月在医院率先开设青光眼专科门诊。近年来,在国内及国外学术期刊发表青光眼相关研究论文近10 篇,并主持完成青光眼临床研究课题一项。在攻读博士研究生阶段,参与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开角型青光眼的新型激光治疗,研究结果陆续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并最先在我国完成了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的体外模型建立工作,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式研究,充分发挥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治疗的临床和学科优势,利用综合性医院的学科交叉优势开展相关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2014 年5 月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Doheny 眼科研究所进行学习交流。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眼科图像的分析和定量研究,参与黄斑部疾病的定量研究课题三项,发表在《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和《JAMA Ophthalmology》。研究课题《Longitudinal Quantitative OCT Analysis of Drusen in the Fellow Eye of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被2015 年美国ARVO 会议收录,并在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近年来,协助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完成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指导工作,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5 项。目前主持承担在研省市级科研课题各一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工作经历
2014/10 - 至今,广东省人民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
2006/07 - 2010/09,广东省人民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2002/07 - 2006/06,广东省人民医院 眼科 医师
教育经历
2014/04-2015/07,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Doheny眼科研究所
高级访问学者,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0/09-2013/06,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博士研究生 余敏斌
1999/07-2002/06,暨南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郭海科
1994/09-1999/06,佳木斯大学医学院,取得学士学位
获奖、荣誉称号
亚洲防盲基金会
“防盲治盲”先进个人
广东省医学院“优秀带教教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青年岗位能手”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行政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女医师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眼视光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
白内障、青光眼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科研项目
GHRH-GH-IGF1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研究,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清单
2018年
1. Qin Y J, Zeng J, Zhang H Y, et al.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removal of an intracorneal chestnut, a case report[J]. Bmc Ophthalmology, 2018.(通讯作者)
2. Qin Y J, Zhang H Y, et al.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pterygium cells by antagonists of 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s[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8.(通讯作者)
2016年
3. Zhang H, Yang Y, Jiangang X U, et al. 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 in treating post-trabeculectomy advanced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J]. Experimental & Therapeutic Medicine, 2016, 11(3):1090.(第一作者)
4. Zhang H Y, Qin Y J, Yang Y F, et al. Intraocular Pressure-Lowering Potential of Subthreshold 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J].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6, (2016-7-27), 2016, 2016(5):2153723.(第一作者)
5. Abdelfattah N S, Zhang H*, Boyer D S, et al. Drusen Volume as a Predictor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Lat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the Fellow Eye.[J].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2016, 57(4):1839.(第一作者)
6. Hariri A H, Zhang H Y, Ho A,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Ellipsoid Zone Changes in Retinitis Pigmentosa Using en Face Spectral Domain-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J]. Jama Ophthalmology, 2016. (第一作者)
7. Cao D, Zhang H, Yang C, et al. Akreos Adapt AO Intraocular lens opacification after vitrectomy in a diabetic patient: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Bmc Ophthalmology, 2016, 16(1):1-5. (第二作者)
2015年
8. 张洪洋, 叶一明, 杨扬帆,等.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的激光效应对体外小梁细胞MMP-3及MMP-9表达的影响[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33(3):227-231. (第一作者)
9. 张洪洋, 杨扬帆, 徐建刚,等.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替代药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眼科杂志, 2015, 51(2):109-114.(第一作者)
2014年
10. 张洪洋, 叶一明, 杨杨帆,等.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体外激光效应模型的建立[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4, 32(2):107-113.(第一作者)
出版专著和教材
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白内障、青光眼专业论文40余 篇,参编白内障专著一本,累计完成白内障手术万余例,最先在我国完成了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的体外模型建立工作。研究成果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会议交流,研究成果多发表于《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发表相关成果。
教学活动
南方医科大学,眼科学-《青光眼》课程授课(4个学时)
指导学生情况
目前指导汕头大学医学院专业型医学硕士研究生2名(均在读)
我的团队
青光眼、白内障研究小组:张洪洋、罗晓阳、覃泳杰、席蕾、陈艳蕾、牛勇毅、林宏亮、张禹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