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18年9月2日
姓 名 王坤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1年11月 籍贯 湖北武汉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医学博士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主任 Email gzwangkun@126.com
工作单位 广东省人民医院 邮政编码 510050
通讯地址 广州市惠福西路123号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
单位电话 81884713
个人简介
王坤,肿瘤学博士,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师从于全国著名肿瘤学专家吴一龙教授,2010年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公派去美国排名第一的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乳腺中心学习乳腺癌保乳及Ⅰ期乳房再造技术,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等。目前致力于将美国先进的治疗技术和理念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为乳腺肿瘤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擅长乳腺癌的手术、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对以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乳腺癌精准治疗有深入研究。擅长乳腺癌保乳手术及乳腺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对以手术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有较深的造诣。熟练掌握乳腺癌的最新国际诊疗规范,参加1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及时掌握国际乳腺癌诊治前沿新动向。
    科研能力:
    参与国家863攻关计划一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省科技计划课题多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BREAST CANCER RES TR等杂志发表SCI文章10篇,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学术任职: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病学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乳腺病学会常委,CSCO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分会常委。
工作经历
1994.7-1996.9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1999.7-2002.9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05.7-现在   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
教育经历
1989.9-1994.7  武汉大学医学院
1996.9-1999.7  武汉大学医学院
2002.9-2005.7  中山大学医学院
获奖、荣誉称号
1. 2004年中山大学优秀研究生
2. 2004 年《胃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西米替丁对细胞免疫指标和肿瘤细胞异质性的影响》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2004J-240-2-071-070-R02)
3. 2005年广东省人民医院优秀职工
4. 2006年中国抗癌协会太极抗癌科学基金青年优秀论文奖
5. 2006-2008年南方医科大学优秀教师
6. 2012,2014广东省人民医院优秀党员
7. 2012,2014年南方医科大学优秀教师
8. 2014 3rd IBCS Cash Prize for Travel Award Winner
9. 2014 ASCO: The abstract was selected for presentation as part of a General Poster Session. Abstract Title: A pilot study of dose-dense (biweekly) carboplatin plus paclitaxel with or without trastuzumab as neoadjuvant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
10. 2015年世界乳腺癌大会获得KBCF Scholarship,获奖题目:TAU And HER2 Predict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For ER-Positive Breast Cancer
11. 2015年第一届羊城好医生
12. 201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优秀中层干部
13. 201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分院五佳员工
14. 2017年第一届中国好医生获得者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病学会 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 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乳腺病学分会 常委
CSCO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促进协会乳腺病学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委会  副主委
研究领域
乳腺癌精准治疗;乳腺癌影像组学研究;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乳腺癌分子标记物的研究;乳腺癌预测模型的研究
科研项目
1. 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73072),多分子标记物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第一负责人。2007年8月-2010年8月
2. 广东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08B030301356),利用基因芯片技术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前瞻性对照研究。第一负责人。2008年8月-2011年8月
3.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12026)。TAU蛋白预测乳腺癌紫杉类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验证研究。第一负责人。1万。2012年10月-2014年10月。Supported by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4. 广东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12B031800405),TAU 蛋白预测乳腺癌紫杉类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前瞻性研究。第一负责人。10万。2012年12月-2017年12月Support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5. 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基金(粤科规财字【2014】210号),运动促进体质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不同人群运动干预方案的研究与应用,第二负责人。20万。2015年10月-2018年12月
6. 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2015KTSCX080),运动训练对化疗期乳腺癌患者造血系统的影响,第二负责人。10万。2015年8月-2018年10月
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3031388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外泌体的microRNA诱导乳腺导管原位癌侵袭和向浸润性导管癌进展的研究。第一负责人。10万。2017年8月-2020年12月。 Support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2017A030313882)
8. CSC0-恒瑞肿瘤研究基金(Y-HR2016-067)小剂量甲硫酸阿帕替尼片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开放、随机对照探索性临床研究。第一负责人。5万。2016年8月-2019年8月
9.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871513)基于影像组学的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研究。第一负责人。25万。2019年1月-2020年12月。
发表论文
1. 王坤,吴一龙,郑登云,等. NCCN乳腺癌临床指引(2005.1版). 循证医学,2005,5(4):232-256.
2. 王坤,周清,郑登云,等. P53、bcl-2和CD44v6蛋白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肿瘤防治研究,2005,32(12):748-751.
3. 王坤,吴一龙,周清,等。人肺癌组织总RNA转染树突状细胞方法的优化。中国肺癌杂志,2005,8(6):489-494。
4. 王坤,廖宁,郑登云,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激素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4):1104-1105
5. 王坤,张斌。新辅助化疗后的保乳手术: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经验。循证医学,2007,7(3):135-137
6. 王坤。乳腺癌术后双肺及骨转移。循证医学,2007,7(6):380-384
7. 王坤,吴一龙,周清。人肺癌组织总RNA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1):23-26
8. 王坤,吴一龙,郑登云。用多分子标记物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肿瘤防治研究,2008,35(2):118-120
9. Wang K, Zhou Q, Guo AL, Xu CR, An SJ, Wu YL. An autologous therapeutic dendritic cell vaccine transfected with total lung carcinoma RNA stimulates cytotoxic T lymphocyte responses agains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mmunol Invest. 2009;38(7):665-80.
10. 王坤,邓权通,廖宁,等。蛋白tau表达与乳腺癌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3):187-190
11. Wang K, Deng QT, Liao N, et al. Tau expression correlated with breast cancer sensitivity to taxanes-base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umor Biol. 2013;34(1):33-38  IF 2.84
12. 朱腾,张一方,李玲娟,王坤。剂量密集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循证医学,2015,15(2):126-128
13. Zhu T, Liu CL, Zhang YF, Liu YH, Xu FP, Zu J, Zhang GC, Li XR, Liao N, Wang K. A phase II trial of dose-dense (biweekly) paclitaxel plus carboplatin a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operable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6;156(1):117-24.  通讯作者,医学2区 肿瘤学 3区IF 4.058
14. Liu C, Wang K, Chan Q, Liu Z, Zhang J, He H, Zhang S, Liang C. 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 for breast lesions: comparison and correlation with pharmacokinetic evaluation from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 Eur Radiol. 2016 Nov;26(11):3888-3898.
15. 程敏怡,王坤。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循证医学,2016,16(2):119-123
16. 陈富龙,王坤。乳腺癌TOP2A基因与蒽环类药物疗效及患者预后关系研究进展。循证医学,2016;16(4):247-251
17. 熊倩倩,王坤。影像基因组学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循证医学,2017;17(3):184-189
18. Zhu T, Xu FP, Zhang LL, Zhang YF, Yang CC, Cheng MY, Chen FL, Wang K. Measurement of molecular biomarkers that predict the tumor response in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s after dose-dense (biweekly) paclitaxel/carboplati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ncotarget, 2017;8:101087-101094 通讯作者,医学1区 肿瘤学 2区  IF 5.168
19. Xu FP, Wang K, Xu J, Chen J, Zhang YF, Wu HM, Zhang MH, Long XX, Luo XL, Zhang KP, Lin DY, Liu YH. Impact of repeat HER2 testing after initial equivocal HER2 FISH
results using 2013 ASCO/CAP guideline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7;166(3):757-764. 共同第一作者,医学2区 肿瘤学3区 IF 3.625
20. Liu C, Wang K, Li X, Zhang J, Ding J, Spuhler K, Duong T, Liang C, Huang C. Breast lesion characterization using whole-lesion histogram analysis with stretched-exponentialdiffusion model. J Magn Reson Imaging. 2017 Nov 22. doi: 10.1002/jmri.25904. 共同第一作者,医学3区 核医学2区 IF 3.0829
21. Yang M, Xu J, Wang Q, Zhang AQ, Wang K. An obligatory anaerobic Salmonella typhimurium strain redirects M2 macrophages to the M1 phenotype. Oncol Lett. 2018;15(3):3918-3922 通讯作者, 医学4区 肿瘤学 4区 IF 1.39
22. Zhang L, Huang Y, Yang C, Zhu T, Lin Y, Gao H, Yang M, Cheng M, Wang K. Application of a carbon nanoparticle suspension for 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 in patient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orld J Surg Oncol. 2018;16(1):112. 通讯作者, 医学4区 肿瘤学 4区 IF 1.792
23. Gao HF, Yang CQ, Cheng MY, Zhu T, Yang M, Zhang LL, Wang K.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 Clin Breast Cancer. 2018 May 7. pii: S1526-8209(17)30775-9. 通讯作者,医学3 区 肿瘤学4 区 IF 2.703
出版专著和教材
2009年12月《实用妇婴九病》—从预防到基因组医学
乳腺癌(45,433字)  著作的主要编委(乳腺癌章节 第一作者)
科研创新
教学活动
乳腺疾病诊治   南方医科大学课程
2012年开始研究生招生,指导学生所做课题获得2015世界乳腺癌大会金奖,2015美国ASCO poster展示
指导学生情况
2012年开始带研究生,目前毕业3人,还有7名在读
我的团队
目前领导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二科团队,从事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乳腺癌精准保乳,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乳腺癌影像组学研究。同时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