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年12月11日
个人简介
水利工程系副主任,广东省绿色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从事水旱灾害模拟与智能防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孪生流域,水利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智慧水利,海绵城市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主持省部级项目7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在变化环境下流域、区域与城市洪涝/干旱过程模拟与预警预报以及智慧水利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1篇,国际TOP期刊论文50余篇,国内中文高质量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荣获2016年度全国水利类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八批培养对象(2014-2018)。现为广东省水利工程安全与绿色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非水协青年委员会委员; 美国水资源协会会刊JAWRA副主编,《水资源保护》《人民珠江》等多个国内学术期刊编委;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与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荣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研究生招生专业:1.学术博士:082400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务工程方向);
2.工程博士:085900土木水利(水务工程);
3.学术硕士:081400土木工程(水务工程);
4.工程硕士:085900土木水利(水务工程);
5.MEM:125601工程管理硕士(水务工程管理)
工作经历
2007-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水利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与博士生导师/教授
2018-至今,华南理工大学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
2017-2018,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教育经历
2004/9 - 2007/6,中山大学,博士;
2001/9 - 2004/6,中山大学,硕士;
1997/9 - 2001/6,江苏师范大学,学士
获奖、荣誉称号
2008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
2010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
2012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9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13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0~2012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
2014-2018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八批培养对象;
2016年度第五届全国水利类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2016届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017届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017年度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8年度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9年度国家青年拔尖人才;
2020-2024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2022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
CNC-IAHS陆气关系分委员会委员;中非水协青年委员会委员
美国水资源协会会刊JAWRA副主编
《Water》(SCI)期刊编委;
Nature子刊Nature Climate Change等30多种国际重要期刊审稿人;
《水资源保护》《人民珠江》编委;
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科技评审与评价专家库专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水旱灾害模拟与智能防控;水利大数据与数字孪生流域;人工智能与智慧水利;海绵城市;水利大模型
研究生招生专业:
1.学术博士:082400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水务工程方向);
2.工程博士:085900土木水利(水务工程方向);
3.学术硕士:081400土木工程(水务工程方向);
4.工程硕士:085900土木水利(水务工程方向);
5.MEM:125601工程管理硕士(水务工程管理方向)
科研项目
[1]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A4210010,城市水文与海绵城市,2021-2023,结题,主持。
[2]广东省人才工作经费专项, 城市水文与海绵城市,2022-2025, 在研,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379010,基于浅水方程知识和数据融合驱动的城市内涝高效精细模拟及其可迁移性研究,2024-2027,在研,主持。
发表论文
[1]Zhaoli Wang(#), Peiwei Xie, Chengguang Lai(*), Xiaohong Chen, Xushu Wu, Zhaoyang Zeng, Jun Li.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and contributing climatic factors in China during 1961-2013. Journal of Hydrology, 544 (2017.1) 97–108. (ESI高被引论文)
[2]Zhaoli Wang(#), Ruida Zhong, Chengguang Lai(*),Zhaoyang Zeng, Yanqing Lian, Xiaoyan Bai. Climate change enhances the severity and variability of drought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 in South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49 (2018.2) 149–162.(ESI高被引论文)
[3]Zhaoli Wang(#), Chengguang Lai(*), Xiaohong Chen, Bing Yang,Shiwei Zhao, Xiaoyan Bai. Flood hazard risk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random forest. Journal of Hydrology 527 (2015.8) 1130–1141.(ESI高被引论文)
[4]Zhaoli Wang(#), Ruida Zhong, Chengguang Lai(*), Jiachao Chen. Evaluation of the GPM IMERG satellite- based precipitation products and the hydrological utility, Atmospheric Research, 196 (2017.11) 151–163.(ESI高被引论文)
[5]Ruida Zhong, Xiaohong Chen, Chengguang Lai, Zhaoli Wang(*). Drought monitoring utility of satellite-based precipitation products across mainland China. Journal of Hydrology 568 (2019.1) 343–359.(ESI高被引论文)
出版专著和教材
[1]刘曾美,王兆礼.基于风险管理的感潮区治涝体系优化研究.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2.书/著作
[2]陈晓宏,刘丙军,涂新军,于海霞,王兆礼. 变化环境下南方湿润区水资源系统规划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书/著作
[3]陈晓宏,刘德地,刘丙军,王兆礼. 湿润区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方法与东江流域应用实践.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书/著作
参与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多个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
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粤办函〔2016〕89号),主要参与人员;
②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办函〔2012〕52号),主要参与人员;
③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1]89号),主要参与人员;
④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批复(粤府函[2011]265号),主要参与人员;
⑤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鉴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粤府办2010[10号]),主要参与人员;
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粤府办2008[50号]),主要参与人员;
⑦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广东省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问题的若干意见”(粤府[2008]13号),主要参与人员;
⑧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省“十一五”期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利发展)”(粤府办[2007]98号),主要参与人员。
科研创新
[1]王兆礼等,著作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沿海感潮地区的城市洪涝模型软件[简称:CUFWS] V1 .0(证书编号:软著登字第2592839号). 登记号:2018SR263744, 2018.4.
[2]赖成光,陈家超,王兆礼等. 著作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新一代卫星遥感降水数据质量评估系统V1.0. 登记号:2018SR1030630, 2018.12.
[3]曾照洋,王兆礼等. 著作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洪涝模拟系统 [简称:PRDUFMS]V1.0. 登记号:2020SR0270523, 2020.3.
[4]陈家超,王兆礼. 著作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分布式气象众包模拟系统V1.0. 登记号:2020SR0266599, 2020.4.
[5]国家发明专利,基于一致性与非一致性假定条件下设计暴雨的安全性分析方法,专利申请号:201810877331.1. (赖成光,曾照洋, 王兆礼)
[6]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链式结构的城市尺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专利申请号:201810878983.7(赖成光,曾照洋, 王兆礼)
[7]国家发明专利,大坝裂缝影响因素动态贡献率分析方法,申请号: 201910437337 .1.(赖成光,徐梦华, 陈昱宏,王兆礼)
教学活动
主讲《土木工程概论》(水务工程部分)(必修,16学时)、《水生态环境工程》(必修,24学时)、《水文学》(选修,16学时)、《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公共基础课,必修,32学时)、《智慧水利》(选修,32学时)、《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选修,32学时)等6门本科生课程。
主讲《水利信息学原理与应用》(必修,32学时)研究生课程。
指导学生情况
已指导(合作指导)研究生20余人,其中在读的18人。已有11人次荣获国家/校长奖学金,10多位同学发表了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在校学生:博士生10名,硕士生8名。
我的团队
水利大数据与智慧水务(数字孪生流域)研究团队。针对变化环境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洪涝灾害形成机理、精细模拟方法以及风险智能评价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长期的野外观测试验、数值模拟以及理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变化环境下大湾区洪涝灾害形成机理及其演变机制,研制了适宜于大湾区流域与城镇暴雨洪涝一体化精细模拟模型,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洪涝灾害风险智能评价方法体系,初步构建了大湾区洪涝灾害“观测试验-发生机理-规律揭示-精细模拟-风险智能识别与评估-技术应对”成套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和重要期刊上发表150余篇高质量论文,出版专著3部,申请了2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10项),并研发了示范应用系统,为大湾区多个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与澳门)暴雨洪涝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