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24年9月22日
姓 名 张永君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3年11月 籍贯 湖北天门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致公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zhangyj@scut.edu.cn
工作单位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系 邮政编码 510640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单位电话 13631337289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澳大利亚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联合培养博士。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基、省基评审专家,教育部学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

在化学品安全、材料安全、材料表面工程技术、腐蚀与防护材料及技术领域已有20余年基础理论知识、技术研发及应用经验的储备。主要专注领域包括:材料腐蚀防护与表面处理技术及产品,材料腐蚀行为规律及耐蚀机理研究,材料腐蚀失效分析及剩余寿命预测,防腐新材料设计、开发和产品生产。先后主持申请并荣获立项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参与企业技术开发项目30余项。

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在《Corrosion Science》、《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金属学报》、《材料保护》、《中国表面工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根据2024年03月06日统计结果,项目申请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与镁合金表面处理相关的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分别达到:中文1007(数据来源:中国知网http://dlib.edu.cnki.net)、英文726(数据来源:ISI Web of Science)。英文论文单篇被引频次超过200的有2篇,其中《Corrosion Science》(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8.336,中科院SCI期刊分区【2022年12月最新升级版】:大类学科【材料科学】1区,小类学科【材料科学;综合】1区,Top期刊)47卷第11期2816-2831页论文被引频次290;《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5.385,中科院SCI期刊分区【2022年12月最新升级版】:大类学科【材料科学】1区,小类学科【材料科学;膜】1区,Top期刊)161卷第1期36-43页论文被引频次286。中文论文单篇被引频次超过50的有5篇,其中《材料保护》35卷第4期4-6页论文单篇被引频次为271。另有《金属学报》41卷第12期第1289-1292页论文部分成果被作为当期期刊封面用图。

迄今为止,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国家专利51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已获授权34项。作为团队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和中国中车、中国航天控股、中船集团、广船国际、兴发铝业、南方电网等企业的技术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工作经历
2003.07-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
教育经历
1992.09-1996.07,武汉大学,大学生
1996.09-1999.07,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
1999.08-2001.05,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01.06-2003.06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博士研究生
获奖、荣誉称号
1、奖励等级: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 一等奖;颁奖单位: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赛事组委会;获奖时间:2020年11月5日
2、奖励等级: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项目名称:电站锅炉省煤器梯度复合化学镀在线修复关键安全节能技术及设备开发;颁奖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获奖时间:2019年2月4日
3、奖励等级:2018广东特种设备技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名称:电站锅炉省煤器管材Ni-P化学镀工艺研究;颁奖单位:广东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获奖时间:2018年6月21日。
4、奖励等级: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项目名称:电站锅炉省煤器梯度复合化学镀在线修复关键安全节能技术及设备开发;颁奖单位: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广东省机械行业协会;获奖时间:2018年3月。
5、奖励等级: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项目名称:电站锅炉省煤器梯度复合化学镀在线修复关键安全节能技术及设备开发;颁奖单位: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获奖时间:2018年3月。
研究领域
一、化学品安全管理及材料保护技术,包括:危险化学品管理,多孔功能新材料制备,层状功能新材料制备,材料超疏水表面改性,微/纳孔高度有序阵列电化学制备,化学镀及电镀,阳极氧化/微弧氧化,化学转化,缓蚀剂,涂装及涂层原位剥离,阴极沉积等。
二、材料腐蚀行为规律及耐蚀机理研究  按GB、ISO以及ASTM等标准,借助全浸试验、盐雾试验等经典腐蚀试验方法,结合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扫描Kelvin探针等现代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破坏行为规律,解析内在机理。
三、材料腐蚀失效分析及剩余寿命预测  基于腐蚀行为规律研究结果,结合SLM/SEM、EDS、XPS数据,分析材料失效原因。基于可靠性理论和Gumbel等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预测材料全寿命和剩余寿命。
四、防腐新材料设计、开发和生产  包括六大类电化学功能材料:①可全腐蚀降解镁基合金,②可全腐蚀降解铁基合金,③可全腐蚀降解锌基合金,④牺牲阳极铝合金,⑤牺牲阳极锌合金,以及⑥牺牲阳极镁合金的成分、结构设计及批量生产。包括GB/T 4948中所有产品如A21、A11等的合金配方及其熔铸技术。ZAC等市场上用量最大的产品的生产技术。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海外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国家质检总局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中科院产学研合作重大专项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中央高校自选重点项目1项。
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重大专项1项,其它省、部级项目4项。
主持/参与中国中车、中国航天控股、南方电网、中船集团、兴发铝业等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30余项。
发表论文
1. Yongjun Zhang, Jinyu Yao. Fabrication of biodegradable superhydrophobic Zn-Fe coating on ultra-light Mg-Li alloy.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24 (486): 130677
2. Yongjun Zhang, Haoyu Wang. Novel Phosphate Conversion Coating with Superior Corrosion Resistance on the Mg-Al-RE Alloy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Silane. ACS Omega, 2023,8(32):29374-29387.
3. Yongjun Zhang, Wei Wang. A facile fabrication of Ag/SiC composite coating with high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by electroless plating. 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 2023, 36: 106737.
4. Yongjun Zhang, Xianlong Shen. Facile fabrication of robust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for enhanced corrosion protection on AZ91 magnesium alloy by electroless Ni-B/GO plating.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23, 455(25): 129213.
5. Yongjun Zhang, Ying Meng. Eco-friendly, cost-effective electroless Ag plating based on a novel Ni-P activation process on magnesium titanate ceramic.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2, 48(19): 27334-27342.
6. Chilou Zhou, Xianhui Liu, Yongjun Zhang,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effect of inclusions on hydrogen segregation in steel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22, 47(46): 20310-20322.
7. Yongjun Zhang, Yang Yang, Chilou Zhou. Anti-corrosive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s fabricated by a simple dipping method. Surface Engineering, 2021, 37(11): 1404-1413.
8. Zhang Yongjun, Hui Cao, Hanxiong Huang, Zhiping Wang. Hydrophobic Modification of Magnesium Hydroxide Coating Deposited Cathodically on Magnesium Alloy and its Corrosion Protection, Coatings, 2019, 9, 477.
9. Zhang Yongjun, Pei Xiaomeng, Jia Shugong. Cathodic deposition of Mg(OH)2 coatings on pure Mg in three Mg salts aqueous solutions, Surface Review and Letters, 2018, 25(3): 1-12.
10. Yongjun Zhang, Cuiling Zhao. Study on Surface Modification Coating on High-purity Mg,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5, 713-715: 2880-2888.
11. Yongjun Zhang, Chuanwei Yan. Development of Anodic Film on Mg Alloy AZ91D, Surf. Coat. Technol.,. 2006, 201: 2381-2386.
12. Yongjun Zhang, Chuanwei Yan, Fuhui Wang, Wenfang Li.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Anodized Magnesium Alloy AZ91D in Chloride Containing Aqueous Solution. Corr. Sci., 2005, 47(11): 2816-2831.
13. Yongjun Zhang, Chuanwei Yan, Fuhui Wang, Hanyi Lou, Chu'nan Cao. Study 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odizing of Magnesium Alloy AZ91D, Surf. Coat. Technol., 2002, 161(1): 36-43.
14. 李湘宁, 孔丽君, 衣品侨, 张延蕾, 李永富, 张永君, 张震. 基于加速腐蚀试验的电动车组铝制散热器腐蚀寿命预测方法研究[J]. 机车车辆工艺, 2023, 5: 35-38.
15. 周池楼, 刘先晖, 张永君, 等. 钢中夹杂物对氢扩散行为的影响规律[J]. 天然气工业, 2022, 42(9):135-144.
16. 李永富, 张永君, 沈先龙, 等. 铝合金超疏水涂层浸涂法制备及其耐蚀性能[J]. 材料保护, 2022, 55(11):44-55.
17. 孔丽君, 李青林, 张永君, 等. 高硅铝合金新型酸洗除灰技术研究[J]. 材料保护, 2020, 53(1):114-119.
18. 王磊, 张永君. 碱活化对镁合金化学镀Ni-P镀层形貌与性能的影响, 电镀与环保, 2018, 38(4): 26-29.
19. 张永君, 梁云龙. 典型预处理对6063铝合金化学转化成膜效果影响规律研究, 材料保护, 2018, 51(7): 76-80.
20. 张永君, 李春阳, 李健安, 吴宗闯, 冼志勇. 铝合金挤压型材的钨-钛酸盐化学转化研究,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18, 30(6): 570-576.
21. 张永君, 唐鹰翔, 吕旺燕. 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Ni-P高速化学镀技术研究, 材料保护, 2018, 51(6): 54-58.
22. 张永君;赵翠玲;李茂东;马括;王磊;倪进飞;夏兰梅. Ni-Zn-P三元合金化学镀镀液配方优化研究,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16, 28(3): 206-214.
23. 吕旺燕, 张永君, 苏伟, 陶胜, 刘世念, 范圣平, 卢国华. 含有复合缓冲剂碱性化学镀液对Ni-Fe-P合金镀性能的影响, 材料保护, 2016, 49(2): 1-5.
24. 李茂东, 张永君, 吴丹, 马括, 张增广, 倪进飞,  夏兰梅. 施镀工艺对Ni-Zn-P化学镀的影响, 材料保护, 2016, 49(1): 40-44.
25. 张增广, 吕旺燕, 苏伟, 张永君. 碳材料增强金属基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 电镀与涂饰, 2016, 35(23): 1265-1268.
26. 李茂东, 张永君, 吴丹, 马括, 倪进飞, 夏兰梅. 基于三元复合络合剂的高磷Ni-P化学镀, 中国表面工程, 2015, 28(6): 70-79.
27. 董连军, 张永君, 贾书功, 李爱红. 医用镁表面L-聚乳酸与MgO、Mg(OH)2复合材料改性研究, 电镀与涂饰, 2014,33(10): 446-450.
28. 耿利红, 张永君. 镁合金化学镀技术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 2012, 26(5): 102-105.
29. 陶冶, 张永君. 医用镁合金仿生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电镀与涂饰, 2012,31(3): 39-42.
30. 刘通, 张永君. 医用镁合金降解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 2010, 24(11): 86-89.
31. 王飞, 王 钢, 孟祥翔, 张永君,  张大保. 新型镁合金皮内刺激与致敏实验研究, 中国 矫形外 科杂志, 2009, 17(13): 1013-1016.
32. 黄京浩, 张永君. 镁合金微弧氧化新型电解液配方研究, 材料保护, 2007, 40(2): 30-32.
33. 张永君, 蒙继龙. 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黑化一体化技术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7, 15(5): 705-712.
34. 张永君, 李文芳, 王福会. 高Si压铸Al合金ADC12的微弧氧化表面改性, 金属学报, 2005, 41(12): 1289-1292.
35. 张永君, 严川伟, 王福会. 镁阳极氧化膜微观结构和防护性能的比较,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4, 16(1): 1-4.
36. 张永君, 廖景娱, 段红萍, 严川伟. 镁阳极氧化表面改性不同工艺及其成膜效果的比较,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04, 3: 66-68.
37. 张永君, 廖景娱, 段红萍, 严川伟. 电解液浓度对镁合金AZ91D阳极氧化表面改性影响的研究,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4, 14(1): 40-43.
38. 张永君, 严川伟, 赵桂芹, 王福会. 压铸镁合金AZ91D环保型阳极氧化电解液配方研究, 腐蚀与防护, 2002, 23(4): 148-151.
39. 张永君, 严川伟, 王福会, 楼翰一. 镁及镁合金环保型阳极氧化电解液及其工艺, 材料保护, 2002, 35(3): 39-41.
40. 张永君, 严川伟, 王福会, 曹楚南. 镁的应用及其腐蚀与防护, 材料保护, 2002, 35(4): 4-6.
41. 张永君, 严川伟, 楼翰一, 王福会, 曹楚南. 镁及镁合金阳极氧化工艺综述, 材料保护, 2001, 34(9): 24-26.
42. 张永君, 严川伟, 楼翰一, 王福会, 曹楚南. Mg及其合金的阳极氧化技术进展,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1, 13(4): 214-217.
43. 张永君, 严川伟, 王福会. Mg及Mg合金表面稀土转化处理及其耐蚀性研究,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1, 13: 467-470.
科研创新
专利:
1.一种材料表面着色方法: CN202010310930.2[P]. 2020-08-14.
2.一种高结合力超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202010700519.6[P]. 2020-11-06.
3.铝合金环保型化学转化处理技术: CN201811459872.9[P]. 2019-04-19.
4.一种高光亮Ni-P化学镀镀液: CN201910290576.9[P]. 2019-07-19.
5.一种基于还原性水基溶液浴预热的化学镀方法: CN201510767723.9[P]. 2016-04-20.
6.一种差异化复合式化学镀方法: CN201410614537.7[P]. 2015-02-04.
7.一种基于高温镀液的涂布式化学镀方法: CN201410604425.3[P]. 2015-01-14.
8.一种基于低温镀液的涂布式化学镀方法: CN201410604352.8[P]. 2015-02-04.
9.可吸收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10200356.5[P]. 2013-09-18.
10.可控全降解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10200349.5[P]. 2013-09-04.
11.滚刷式微弧氧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1310074123.5[P]. 2013-07-03.
12.基于蒸汽作用的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及设备: CN201210558072.9[P]. 2013-05-01.
13.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10200358.4[P]. 2013-09-04.
14.可控全降解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10200186.0[P]. 2013-09-04.
15.一种基于蒸汽作用的金属材料表面改性设备: CN201220709776.7[P]. 2013-07-03.
16.滚刷式微弧氧化处理装置: CN201320106203.X[P]. 2013-11-27.
17.镁合金表面复合处理方法: CN201210320161.X[P]. 2013-01-30.
18.可全降解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10200200.7[P]. 2013-09-04.
19.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10200373.9[P]. 2013-09-11.
20.生物医用可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10200190.7[P]. 2013-09-04.
21.金属材料的表面糙化方法: CN201310198216.9[P]. 2013-08-28.
22.可控全降解高分子材料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10200371.X[P]. 2013-08-28.
23.生物医用可控全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10200199.8[P]. 2013-09-04.
24.MEDICAL MAGNESIUM ALLOY BIODEGRADABILITY IN VITRO DYNAMIC SIMULATION TEST DEVICE: WOCN2010/076992[P]. 2012-03-01.
25.一种材料耐蚀性快速检测方法: CN201210320035.4[P]. 2012-12-26.
26.上位载样器: CN201010265224.7[P]. 2011-01-05.
27.一种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 CN201020508316.9[P]. 2011-04-27.
28.镁合金医疗器械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 CN201010265183.1[P]. 2011-02-16.
29.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 CN201020508199.6[P]. 2011-03-30.
30.一种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拆卸式集气测量装置: CN201010265146.0[P]. 2011-01-05.
31.一种镁合金医疗器械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 CN201010265196.9[P]. 2011-02-16.
32.一种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析氢测试用罩体支撑装置: CN201020508189.2[P]. 2011-03-16.
33.一种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 CN201010265209.2[P]. 2011-02-16.
34.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 CN201010265416.8[P]. 2011-02-09.
35.一种下位载样器: CN201010265124.4[P]. 2011-01-12.
36.镁合金医疗器械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 CN201020508212.8[P]. 2011-04-27.
37.一种下位载样器: CN201020508223.6[P]. 2011-05-04.
38.一种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一体化集气测量装置: CN201020508293.1[P]. 2011-04-27.
39.一种镁合金医疗器械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 CN201020508264.5[P]. 2011-03-30.
40.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析氢测试用罩体支撑装置: CN201020508302.7[P]. 2011-03-16.
41.一种上位载样器: CN201020508281.9[P]. 2011-04-27.
42.一种上位载样器: CN201010265407.9[P]. 2011-01-05.
43.上位载样器: CN201020508221.7[P]. 2011-04-27.
44.一种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一体化集气测量装置: CN201010265162.X[P]. 2011-02-09.
45.一种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拆卸式集气测量装置: CN201020508238.2[P]. 2011-03-30.
46.评价镁、铝及其合金耐蚀性的浸泡转色法: CN200810028153.1[P]. 2008-10-08.
47.一种微弧氧化过程电参数的控制方法: CN200710032664.6[P]. 2008-10-01.
48.电压阶跃微弧氧化方法: CN200710032665.0[P]. 2008-10-01.
49.镁及镁合金表面镀层的制备方法: CN200710031650.2[P]. 2008-04-16.
50.微弧氧化的电解液及其用于表面改性的方法: CN200610122930.X[P]. 2007-05-16.
51.大面积工件表面的微弧氧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00710026563.8[P]. 2007-09-19.
教学活动
主讲研究生课程:《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腐蚀电化学原理》;主讲本科生课程:《安全工程化学基础》、《工程材料及金属工艺学》。
指导学生情况
已培养30余名研究生。在已毕业学生中,有前往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深造并定居国外的,有在国内外知名企业/事业如宁德时代、富士康、南方航空、三一重工、中国安科院及政府部门重要岗位发光发热的。
我的团队
团队研究领域特色鲜明,以功能新材料创新制备及为材料使役安全保驾护航为专业使命,研究方向兼顾前瞻性和实用性。团队拥有独立、自由的研究平台,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